9月7日,香帅老师和万维钢老师在直播间对谈《人比AI凶》,围绕AI的作用、AI教育、中美AI投资等话题展开。今天分享的是“AI投资和中美AI竞赛”相关的精彩内容,分别是:
M7的估值有泡沫吗?
AI公司竞赛的终局可能是什么样的?
中美AI芯片竞赛的破局点在哪里?
1
M7是泡沫?甚至可能被低估了
香帅: 我们聊到AI真真正正提高生产力,那么今天美股M7的价格,是不是有继续上涨的可能?还是说,这只是一场泡沫?
万维钢: 大多数人可能都远远没有意识到AI这波革命的重要性。很多科技大佬都倾向认为,M7不仅没有被高估,反而可能被低估。AI革命对生产力的提升,可能促成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听起来有些离奇,背后的原因是:如果AI能够自主更新自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或者更高级的ASI(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超级人工智能)——那么人的智能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再重要,只需要做好后勤工作。
假设有一家公司率先实现AGI,它可以解决AI自身的问题,同时处理各种科技难题,比如AGI可能要求提前布局稀有资源、抢先专利等。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第二家公司意识到了,也已经晚了。第一家公司已经掌握了开启“物质极大丰富时代”的钥匙。
这种领先优势非常巨大。哪怕比竞争对手早一个月实现AGI,也可能带来几乎天壤之别的差距。第一家公司会成为全方位科技公司,能控制各种资源。这一点已经在科技界获得广泛共识。
香帅:那在M7里,最有可能胜出的公司是哪家?
万维钢: 就当前情况来看,四家公司最有可能领先:OpenAI、xAI、Anthropic以及Google是领跑者。扎克伯格的公司Meta稍有落后,他甚至在用比NBA球星更高的薪资吸引AI人才,千方百计努力迎头赶上。如果只看前三名,我认为是马斯克的xAI、OpenAI和Google。现在OpenAI似乎略占优势,但Google后劲也很大。
*不构成投资建议
香帅: 感觉ChatGPT和Google Gemini的回答风格不太一样,是吗?
万维钢: 是的。区别主要在强化学习阶段所强化的内容不同。Gemini更注重“正确答案、标准答案”的强化,所以在数学、编程问题上表现特别好;而ChatGPT强化的是人类反馈,更“会说人话”,交流起来更自然。
2
AGI竞赛终局:赢者通吃的未来
香帅: AGI和ASI的差异到底是什么?
万维钢: AGI是全方位达到人的水平,没有短板。有一个直观的指标是:AI能否在不需要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连续完成8小时的工作。如果能做到,我觉得它就可能是AGI了。
从本质上说,AGI不再是智能问题,而是记忆力问题。它需要理解上下文窗口的信息,掌握庞大的本地背景知识,这才能完全替代人完成工作。
香帅: 那现在AI的记忆力还不够好。您觉得这是因为AI的技术架构本身有限制,还是因为算力和成本的原因?未来有没有可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万维钢: 我认为主要是token的限制。现有模型参数固定,每次提问都需要提供所有相关背景知识。未来需要比Transformer更先进的注意力机制。
至于ASI,我反而觉得实现难度比AGI小。它只需要在某个领域比人类强,而不是全面像人一样。ASI的用途也更直接,所以只要先达到ASI比人类强很多就好。
到2025年,AI已经在解决许多人类工程师和科学家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 Google的DeepMind 团队,研发的AlphaEvolve已经解决了一些困扰数学家十几年的问题,还通过优化调度和算力利用,让Google全球数据中心回收了约0.7%的计算资源,据估算,这些改进每年能为Google节省数千万美元的计算与运行成本。
想象一下五年、十年后,如果实验过程完全自动化,让机器人做化学实验、生物实验,一个公司的科研实力几乎完全由AI算力决定。那么,第一家实现ASI的公司就可以抢先注册所有专利。所以,现在AI公司的目标就是不惜一切先达到ASI,商业上的考量可以往后再说。
香帅: 在书里,您提到英伟达突破了摩尔定律,好像算力需求像黑洞一样无限。
万维钢: 是的,这就是所谓的“缩放定律”(scaling law)。足够多的算力,会带来更大的产出。英伟达的业务几乎无人能挡。
人们说Google后劲大,因为它用自家TPU,不依赖英伟达GPU。而OpenAI高度依赖英伟达芯片,这意味着即便OpenAI赚钱,钱最终大部分流向了英伟达。换句话说,其他AI公司都在为英伟达“打工”。OpenAI当然也在尝试研发自家AI芯片,但难度极大。马斯克的xAI也曾尝试过,但太难了,研发团队已经被裁掉了。
实际上,美国至少有10家公司在研发AI芯片,但除了Google之外,对英伟达几乎没有威胁。可以说,AI产业链像一条金字塔:AI公司为英伟达打工,英伟达为台积电打工,台积电为ASML打工,而ASML又依赖德国蔡司提供组件。
3
中国之路:在最脆弱处寻找“破局点”
香帅: 中国的AI公司,有哪一家可能脱颖而出?
万维钢: 在美国,AI从业者比较认可有三家:DeepSeek、通义千问、Kimi。我个人也认为,对应的这三家公司在国内可以算是领跑者。
不过,如果说中国要专注于AGI的开发,最有可能的一家就是DeepSeek,似乎梁文峰的想法非常明确:一心一意、不惜一切代价去做AGI。
香帅: 看指数的话,中证500大概是在2020年7月的时候就是达到过一个高点,今年上证是已经突破了前期的高点,我们去看,发现里面有两个行业涨得非常明显——芯片和创新药。以万sir您的专业眼光,中国芯片这几年发展如何?
万维钢: 香帅老师说的趋势是非常正确的。普通消费芯片,中国已经非常强。家电、电动车上的芯片,中国完全可以制造。
更重要的是,有时候,不是中国在学美国,而是美国在学中国。中国市场庞大,迭代速度快,工程师执行力极高,新功能、新应用能迅速验证其可行性。比如互联网应用模式或电动汽车的新功能,先在中国市场验证成功,美国才跟进的。
高端AI训练芯片方面,目前,中国最强的AI训练芯片是华为的昇腾910系列,最新的910B由中芯国际采用7nm工艺代工生产。不过在整体算力上,和国际领先的英伟达相比仍存在差距。英伟达2024年推出的最新GPU已经采用5nm工艺,未来还可能迈向3nm。我曾做过一个粗略的估算:AI训练芯片的算力上,英伟达最强芯片的算力大概是中国当前最强国产芯片算力的 5倍。
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电力非常充足。目前实际用电量大概只占总产能的30%。这意味着,即便芯片算力不如国外最顶尖的,我们也可以通过更大量的电力使用来弥补差距。在AI推理和输出环节,对芯片要求没那么高,不过,如果要率先实现AGI,那是另一回事。
香帅: 其实,真的没想到,中国芯片成为2024年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突破万亿,达到了1.14万亿元,超过了服装、手机。我们以前总以为中国出口的是袜子、衬衣,其实芯片、光伏还有电动车都是大头。我自己的感受就是“山河虽旧,春生其间”,外界环境再恶劣,内部宏观条件再艰难,中国的产业升级一直在发生。
万维钢: 其实,高端芯片产业极度复杂又极度脆弱,每一步都由少数公司控制。你把这一两家公司给他拿掉,整个这个产业就停摆。比如3纳米、2纳米芯片生产需要的硅片,目前日本的信越化学(Shin-Etsu Chemical) 和胜高(SUMCO)占据了超50%的市场份额;再比如显存(HBM)产能远远不够,英伟达每年几乎把所有显存买光,苹果想自制芯片都买不到显存(HBM)。
所以,这也给中国带来了机会——你不必全面掌握整条光刻机技术链,只要掌握整条链路上的一环,就能在整个产业拥有谈判权。比如正在研发的下一代光刻机,如果中国能拿住其中一个环节,就等于拥有巨大的谈判筹码。别人要做高端芯片,就必须带上你;否则,根本做不成,咱们互相卡就是了。
所以,现在中国的芯片产业不必追求全面覆盖,只要突破关键环节,就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