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最近的市场像镀金的器具,薄薄金箔下面的成色有点看不清楚。
1. 资本市场:板块轮动,情绪高昂
近期权益市场延续轮动格局:
利好兑现板块短期一次性计价冲高后,逐步回归定价理性(“反内卷”、“雅江水利工程”、“海南自贸区”、“育儿补贴”等板块)。
政策落空板块铩羽而归(如地产)。
政策期待板块资金集聚(如科技、基建)。
更重要地,是一轮慢牛行情的“教育”之后,因为没有连续长阴线,资金至今保持较高情绪。自4月初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以来,恒生+23.6%,恒生科技22.6%,上证15.0%,中证1000指数21.4%——4个月的慢牛行情下,连续小涨,偶尔小回调,市场情绪高昂,资金蠢蠢欲动——
7月30日,午盘跳水行情之下,全市场1150只被动ETF基金仍然净流入49.9亿元。虽然周四回调明显,全市场ETF资金净流出143.5亿,但在周五继续下跌行情中,资金净流出减速,当日净流出22.8亿。
两融余额于7月31日触及1.9848万亿元,一路保持持续上涨。8月1日数据可能略有回调,但幅度有限。深市、北交所尚未公布,沪市公布当日下降了0.2%,25亿元。
中单、小单继续保持净流入。小单越跌越买,7月31日、8月1日小单净流入99.7亿元,30.6亿元。
慢牛行情中,最容易引起散户、投机交易热情,在哪个市场都一样:美股在4月初的暴跌后,纳斯达克指数从14800点重新向21500点冲击,走出了一轮慢牛行情,美股的投机性交易亦急剧上升,达到除2000年科技泡沫、2020-2021年放水行情外的历史最高水平。大量的散户和投机性资金涌入,抱团取暖。美股“七巨头”(Magnificent 7)、数字资产、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公司交易活跃,无盈利公司、仙股(penny stocks)和高市销率(EV/sales)股票的交易量激增。
2. 近期的最大变数:中美关系
虽然说好消息,坏消息天天有,但近期中国大类资产的主要变数,还是特朗普——看关税战的下一阶段怎么演绎。
当地时间7月31日,白宫官网发布对等关税调整措施的总统行政令,对69个经济体(含欧盟)对等关税税率,由4月9日豁免后的10%调整为10%-41%不等,加权平均值为17.7%。
中美之间大概率是暂缓:但“缓”到什么程度?税率是多少?并无具体结论。按我方发言,“暂缓”是暂时结局,但美方说“在我们与特朗普总统沟通之前,什么都还没有确定”。
5月12日至今,中美关系平静了一段时间,对等关税也短期暂缓。
据中美经贸谈判美方代表格里尔会后的发言,“我们此次前来(经贸会谈)的首要目的是确认在伦敦达成的协议的执行情况,也就是加快从中国向美国公司供应稀土磁,但美方的长期转向保护主义恐难掉头,暗流也一直在涌动,是近期大类资产的主要变数。”
一方面,是明面上的博弈和牵制不停。上周知情人放话——美国考虑和缅甸合作买进稀土。中美经贸谈判美方代表也额外威胁,特朗普威胁要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100%的关税,相关法案正在美国参议院推进。
另一方面,232产业关税不断落地,特朗普也在找其他路子实现贸易保护主义。尽管宏观交易对232产业关税不太敏感,但实际的影响正在逐渐浮现。钢铝及其制品、汽车产业链、成品铜三大232关税项目占美国2024年进口总量的20%,前期豁免对等关税的纸木制品、化学品及药品、半导体等均有可能被加征232关税。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于2025年5月28日裁决,特朗普无权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IEEPA)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禁止执行特朗普4月2日的“解放日关税”行政命令14257,特朗普在寻求其他路子实现贸易保护主义。
《求是》上官方文章给的定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
有人把这句话当“悲观消息”,其实也未必——这句话给出的是预期的基准,如果中间过程摩擦很大,激化到“表面”,那对权益市场就是打击,但反之,如果期间又磕磕碰碰谈了点内容出来,包括芬太尼税这些事情上美方有点让步,那市场还可以再讲点故事。
3. 内部看节奏
在财政政策靠前发力(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8.9%,2024年同期-2.8%),抢出口(上半年出口同比增速6%,2024年同期3.6%),宏观经济读数展现出较强韧性。今年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2.9万亿元,加上出口的拉动,生产、GDP读数表现良好,最终消费支出、净出口两架马车对GDP的贡献明显。
近期顶层会议判断“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我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两大动力之下,各类指标持续向好,尤其是生产口径的指标,大幅降低了全年完成5%左右GDP增速的——但是这也相应降低了短期大幅度增量政策出台的紧迫性。从高层定调上,当前重申了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承诺,但是紧迫性下降,更加注重在适当时机应当加强其力度(“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以及落实(“要落实落细”、“充分释放政策效应”)。相比4月(加强“非常规逆周期政策调整”,“适时降准降息”),看起来,目前更关注政策的执行和协调,不太倾向于实施广泛且显著的增量政策。
在房价低迷,居民消费实际偏弱(刨除补贴后的社零累计增速-8.1%)的情形下,叠加外部冲击在第三季度可能逐渐体现,内部的政策节奏,可能是未来2-3月的重要变化项。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