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数据先后都出来了。
看着一连串数字,不晓得该怎么解读,感觉是个油粑粑,翻来覆去怎么煎,都可以。
反正一套数据,各自解读,各取所需。
想冲的,想空的,都有道理。
先看GDP。2季度的GDP是5.2%,虽然略低于1季度的5.4%,但超过全年5%的增长目标——这意味着,下半年的增长任务不紧迫。而且,经过4月关税冲击,中方琢磨出了特郎普的底线和自身的韧性,短期内关税对中国GDP的冲击可控,下半年只要货币、财政不过于拉垮,今年完成5%GDP的任务几乎没有悬念。
社融数据也不赖,存量同比增长8.9%,上一期8.7%,再上一期8.7%,呈现出“温和上扬”的趋势。不过要拆开结构看,我们就会发现,新增贷款的主力还是政府债和企业短期贷款,两者同比多增合计为6月新增社融的1.1倍,来自其他方面的贷款新增为负贡献。换句话说,目前的信贷规模,政府发债速度和力度是关键。
出口顶着特朗普的压力继续增长。6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5.8%,前值增4.8%;进口增1.1%,前值降3.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4.8%上升到5.8%,说实在,这个数有点让我费解,6.8%意味着工业企业在接单、排产、用工和能耗等环节均在全面提速,但同期PPI其实在下滑,从-3.3%到了-3.6%。CPI从-0.1%回到0.1%,但综合下来,价格指数还是处于负数区间——比如说GDP平减指数就是-1.2%,比1季度的-0.8%还下滑了一大截。
量在涨,价在跌,这个算什么呢?
想到一个词,无利润繁荣。
意思是大家都在动,就是很难赚钱。非常难赚钱。
不赚钱,消费自然很难上去。所以社零(社会零售总额)的数据从上个月的6.4%降到了4.8%,固定投资也从3.7%下降到2.8%,下降幅度都不算小。
想想这样一个场景:挥汗如雨,收成不赖,但卖不起价格。
大体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市场该怎么看呢?
看前半截,凉飕飕的;看后半截,还有点暖洋洋的。
不过,这样的数据,是很难匹配一个“强刺激”的政策的。起码在短期内很难有市场期望的大规模的甘霖雨露。加之上半年政府发债速度比较快,额度也早过半,下半年如果没有增量政策出来,很多数据会否在1-2个月后再次显出疲态,高度存疑。
另外,当下的资产价格,是否已经完成了对未来一些美好的预期定价呢?这,似乎也是一种解读。
还是那句话,一套数据,各取所需,各自解读吧。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