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由12月25日晚的直播内容整理而成。
 
Part 1 万元美金社会来临,社会底层逻辑发生转变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万元美金社会了,说心里话,其实我感到挺焦虑的。
 
大概从2015、2016年开始,我们模模糊糊感到这个时代有很多东西在变,直到2019年,具体做大数据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分析过程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未来已来,我们这个时代变成了两个不同空间的交界点。在知识城邦里面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关于人这一生的命运,这一生的财富状态,甚至一个家族的财富状态是怎么被决定的#,我印象特别深。
 
一个人的一生无非就关系到几件事情的选择:
 
第一件事,你选择了什么职业。
 
第二件事,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城市。
 
第三件事,你选择什么资产配置。
 
然后你这一辈子的财富,包括你下一代的财富状态就这么被决定了。所以,“怎么选”这件事变得特别重要。
 
这几年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日子特别难过,钱也不好挣,队伍散了,人心散了,没法弄了,好像怎么选都是错的。2015年以后尤其明显。
 
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呢?好像也不是。
 
2019年年底的时候,我们公号做了一次这样的咨询,问大家学完课程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收获?我们发现好多同学做对了选择,比如有人把自己的小孩从昆明带到了深圳,然后卖掉三线县城的房子,到一二线去买房;有的同学做资产配置,翻了三倍;还有的同学觉得第三方财富挺悬的,果断拒绝了号称八万月薪的工作,避免了踩坑。
 
当然并不是说听了我的课就会做对决策。但是为什么这些同学会做对决策?是因为他理解了课程里面的一些底层逻辑。
 
这个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我在财富报告的发刊词里讲的,今年是一个拐点年份,实际上是这个拐点从2013年就开始了。我在用了一组词,一个叫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一个叫以制造业为驱动,到以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业驱动。
 
很多同学觉得这是两个宏观大词,跟我的生活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我要告诉你,我们这些年所有的思考,包括对资产配置,对职业选择,对城市选择的所有思考,都基于这两个底层逻辑。
 
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就是工业化,所有国家都历经了这个过程。而且因为工业化是一个可以迭代的过程,所以中国的工业化速度特别快。
 
随着工业化起来的是什么呢?你想,越大规模的工业化就要有越大规模的人口聚集,先要建厂,建厂以后要盖厂房,人聚集起来以后要服务,所以工业化跟着的是快速的城镇化。记住我这句话,城镇化。
 
你们可以去看,早期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中国首富都是谁?我记得2008年榜上第二名是日照钢铁的杜双华,2011年是三一重工的梁稳根,后来是万达的王健林。所以这个年代都是跟着工业化起来的。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工业化也是这样。
 
制造业驱动的引擎到了什么时候就开始有一点减速呢?大概是2008年,那时候出现了很多端倪,比如工业增加值比上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当这个值出现下降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开始就结束了,这在经济学里有特别强的证据。
 
而恰恰在2012年,我们发生了这个转折,我们的实际工业增加值比上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开始下降了,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开始下降了,然后我们的工业消费品在整个消费品中的比重也跟着下降了,也就是说,实实在在的人们的消费品成为这种主宰的力量。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生产端,制造业的劳动力占整个劳动力的比例也开始下降了。生产、消费、利润这三个指标在那一年都开始下降。从全球的经验来看,按照这个趋势,说明中国工业化第一个阶段基本上完成了,要进入到工业升级的阶段了。
 
工业化结束以后,工业本身就是制造业,制造业驱动转向什么呢?开始转向消费驱动型的服务业,服务业开始成为主导,而且这个服务不是粗放的服务,是随着收入增加而提高的。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基本需求满足以后,对质量的追求就上来了,对服务的诉求也都完全不一样了,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自然就开始变成主导力量,比如网红经济或者得到这样的企业,换在十年前能成吗?不一定能成,因为那个时候社会还没有转型,各方面的阻碍是比较多的。所以我老说人别把自己当回事,企业也别把自己当回事,是时代大势推着人、企业成功的,如果你看不清时代大势,一定会做错选择。所以在这种大逻辑底下,职业赛道肯定会发生变化。
 
当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变为主导的时候,城市不是行政区划的城,而是有人的聚集,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相互沟通的能力和交互的能力,以及有产生商业机会的能力。这种机会越多,这个城市才越有前途。
 
2013—2019年是一个缓冲地带,在2019年这个点上,所有的逻辑都显性化了。财富的平原上升到高原,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感受到缺氧的时刻,但是只要你调节好,高原上仍然有机会。
 
Part 2 职业、城市、房子、资产的决策逻辑都发生了变化
 
中国的财富逻辑从赚快钱的时代进入一个赚慢钱的时代,所以我把它称为慢资本时代,同时另外一个时代开始了——快人力资本时代。
 
财富的逻辑无非就是两个点:一个是“人生钱”的逻辑,也就是经济学讲的劳动性收入,或者如果你自己做点小生意,就是经营性收入;另外一个是“钱生钱”的逻辑,就是用钱赚钱,做资本配置。
 
首先是“人生钱”的逻辑,简单说就是你怎么选职业,怎么选择这个职业最能够生长的那个城市。
 
关于职业:
 
在社会大逻辑发生转变的情况下,选职业这个事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是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比如,前台小姐这个职业几乎不存在了,空姐的生存境遇也大不如昨。
 
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会对整个传统职业赛道造成一定冲击,比如说原来高盛纽约网点的600个交易员裁的只剩几个人了,因为自动化、程序化交易以后,交易员都被软件工程师替代了。我们在看职业的时候,发现了人工智能时代最不可缺的三种技能,并且在课程里做了一张大表,划分出哪些行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机会最高,哪些最低,你可以直观的看到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在“人生钱”的逻辑里面,我还要交付给你特别重要的东西,就是城市。
 
关于城市:
 
大家可能都知道,不同的职业在不同的城市有完全不一样的表现。举个例子,厨师这个职业,你知道在沈阳和北京差多少吗?都是行政主厨,高级的大概是15000,最多到30000。而北京行政主厨就是32000,上不封顶。不同城市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是不是大城市就比中等城市好?中等城市比小城市好?不是的,不同职业对应不同的城市特征。我给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语,“某个职业的特权城市”,我们给你列了很多现在热门的职业特权城市,我会用数据来交付我的洞察,但我希望你用逻辑去做自己的判断,因为我不可能涉及所有的行业,但是我会把大家在各个行业对职业和城市的洞察编辑分享出来,集众人之力“增强回路”。
 
关于房子:
 
另外一个就是大家最关心的房子,听过徐远老师房产课,后来又听过我线下课城市篇的人,对大逻辑应该非常非常熟悉了,买房就是买增长。但是2013年以后,整个社会的增长逻辑发生了变化,尤其体现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万元美金社会。
 
房产从大逻辑进入到小逻辑时代,以后哪怕是一线城市里面,也会有不好的地,二线城市里面也可能有好的地,一个小城市里面也可能有一个区好。
 
然后我会给你一些具体判断的指标,比如一个地方好不好,主要看基础设施好不好,基础设施里面包括了商场、医院、学校,然后你要看商场质量怎么样,学校有没有重点小学,升学率如何,医学是不是三。
 
我们团队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用大数据对各个城市的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基本都是PB级的数据,100G的硬盘全放满都要10万个。
 
关于资产:
 
2020年大逻辑变了以后,对宏观政策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整个资产的逻辑都跟着变了。去年年初,我跟大家讲过一部分宏观资产的逻辑,在这个拐点上,我们进一步做了挖掘。
 
去年年初,中美贸易摩擦还没有开始,我跟大家说我不看好黄金,为什么呢?因为信用货币时代,黄金作为过去时代的货币载体,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在中美贸易摩擦,G2的这么一个时代,黄金值不值得重新思考,重新定位?要的,这都是很关己的问题。
 
还有人经常问我,老师,我怎么投资,该不该投?
 
这要因人而异。比如说你是一个年轻人,问我要不要投一点股票?我说你买房了吗?没买房你投啥,赶紧去买房。但是这个话题假设你生活在三、四线城市,又是另一个问题了。而得到有好多已经财富自由的高净值人群,确实要好好考虑一下投资的问题,因为房产的流动性相对差一些。假如说你在三线城市生活,已经有了四五套房子,也有了商铺,但手里还有一两百万钱的话,确实不应该再投房子了。那这时候你得想着投不投黄金、股票、债券,怎么投。
 
在《中国财富报告25讲》的资产部分,我很确切回答你一些问题,比如要不要做海外资产配置?新兴市场涨得高、涨得快是真的吗?这30年来哪些资产涨得好,涨得快?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美国能不能再投?如果你要投海外房产的话,到底能不能配?我们会用逻辑放到这种具体问题上解决。
 
但这个逻辑绝对不是仅仅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是会帮助你解决你未来资产配置中的很多很多的问题。不过,资产配置的问题还是要想清楚你自己的逻辑,因为听专家的话基本上都是错。我最喜欢的女经济学家叫做罗宾逊夫人说过,你学经济学,或者我学经济学是为了不受经济学家的骗。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1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