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盘前必读

香帅对上周经济数据解读与本周展望

2023年1月9日-1月15日

今日目录

PART1|上周资本市场表现一览

PART2|房地产政策继续松动

PART3|宏观数据:经济复苏,出口回落,美国通胀降温

PART4|多地政府与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高调“牵手”

香帅之三言两语

这周出门有两个很直接的感受,一是打车平台的车,太难叫到了,高峰时候对愿意pick我的司机,真的感激涕零。二是又被车水马龙堵到心塞的时候,竟有涕零的幸福感。

人心真是个奇怪的东西。

各线城市均快速复苏,根据我们团队监测的主要城市经济活力指数,本周各大城市均持续明显复苏,平均复苏13.63%。四个一线城市:北京复苏至88.5%,上海71.73%,广州76.83%,深圳84.68%。

从最难的日子,到现在也就一个月时间不到。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人也是。

也是这种极其快速的复苏,叠加岁末年初企业盈利数据刚好处于“真空期”(没有定期财报数据出炉,要等到明年一季报才出数据了),A股市场上的玩家们,突然间又都可以了。

不是可以,而是很可以,1月9日,高盛发布研报唱多中国资产,预计中国股市在年内有望上涨15%。多家携带资金入场的公募、私募基金也在投资展望中纷纷看多,看多逻辑主要包括关键政策已经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调整,经济复苏步伐快于预期,增量资金入场、市场流动性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回暖等等。

其实不仅内资机构,近期的外资机构们也都非常身段灵活。什么不确定性、政策隐忧,统统抛在脑后。上周是北上资金近期连续第十周加仓A股,一周的净买入额为440亿元,为历史第三大周净买入。其中通过深股通净买入219亿元,是其历史新高。中国经济重启的高确定性下,内资和外资市场机构们均开始躁动。

另外两个令市场非常振奋的政策变化值得关注。

一个是多地政府与民营企业和企业高调“牵手”释放的信心。1月10日,杭州市政府和阿里集团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包括福建、贵州、内蒙、山西、四川、广西六省,以及莆田、无锡两市在内的八省市领导在地方两会期间密集表态,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和举措,提振信心。另一个,是房地产行业支持政策的继续松动,上周相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重点旨在化解风险。

虽然市场很躁动,但有几个数据,需要冷静看待,包括社融和M1增速数据明显下滑,出口增速明显下滑且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一方面,虽然这是过去数月疫情冲击下,生产和消费承压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出行数据展现的经济快速恢复,以及消费和生产的恢复其实是两回事情,后两者还需要数据的验证,也需要更大程度的政策支撑。

要知道,“出行恢复”不等于“经济恢复”。

但是“现在都中国复苏交易,至于是不是真复苏就不知道了”。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徐远提到,企业融资需求并未上升,居民储蓄倾向大幅增加,消费复苏和购房需求复苏尚待证实,内需不足,经济复苏尚需政策发力。

在这样的业绩真空期,政策对赌期(赌政策会出什么样的政策利好经济),近期市场“小作文”又开始横行了。有很多人认为这挺无厘头的,我倒觉得这是特殊时期的理性行为,这个阶段,不炒作政策,你让人家炒作什么?只是不同投资者要不要去参与,需要多一份清醒。和党的二十大之后,传各种防疫放松的小道消息不一样,近期大家开始传出各种各样的政策利好消息。事实上,近期已经出现了多次利好消息真正落地,投机者抛售,股价反而大跌的事实。反正跟风去政策对赌期的炒作的,要小心投资风险,尤其个股层面去赌消息的。

还有不到一周过年啦,本周《你的损失,我们关心》栏目,给大家提醒一下春节期间的花式金融骗局和雷区,期望大家都能够完美避开。另外如果你有踩坑的经历,或者有最近拿不准的风险事件,如果你愿意,欢迎你留言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或疑惑,和大家一起共同成长进步。

01

上周资本市场表现一览

数据详情

上周国内主要股票指数普涨,上证指数1.19%,沪深300指数2.35%,中证1000指数0.26%。分行业来看,非银行金融(4.26%)、食品饮料(4.05%)、通信(3.71%)、有色金属(3.54%)表现较好,房地产(-1.62%)、综合(-1.68%)、电力及公共事业(-1.73%)、国防军工(-3.99%)表现较差。

其他资本市场表现: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收6.7292,较上周升值1620个基点。外围股票市场表现方面,标普500震荡上行,一周上涨2.67%,道琼斯指数上涨4.82%,纳斯达克指数上涨2.00%。

北向资金表现:本周,北上资金净买入440亿元,为历史第三大周净买入,这也是北上资金近期连续第十周加仓A股,累计净买入直逼1.8万亿元,其中深股通净买入219亿元,创历史新高。

市场解读

市场机构普遍看好2023年A股市场表现。多家机构表示刺激政策频出推动经济加速修复,全年关键做多窗口已经开启,市场处于较好布局期的同时,春季行情也有望逐渐展开(中信证券、光大证券、安信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华安证券、中邮证券等)。看多逻辑主要包括:关键政策调整,经济复苏步伐快于预期,增量资金入场、市场流动性改善,市场风险偏好回暖,资金积极寻找性价比高的标的等。

但是也有机构表示,虽然当前市场环境正在改善,但是短期的博弈和板块轮动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市场共识的形成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1月份仍应该谨慎观望(招商证券、方正证券、平安证券、上海证券等)。

02

房地产政策继续松动

事件详情

1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防范风险从问题房企向优质房企扩散,有关部门起草了《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聚焦专注主业、合规经营、资质良好,具有一定系统重要性的优质房企,重点推进“资产激活”“负债接续”“权益补充”“预期提升”四个方面共21项工作任务,综合施策,改善优质房企现金流,引导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回归安全区间。其中包括设立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专项再贷款,支持其市场化参与行业重组并购,加快风险出清。

邹澜同时表示12月份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全国平均为4.26%,和去年12月同比下降1.37个百分点,这是2008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这一次新调整的政策主要是建立新发放首套住房货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在前期政策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根据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动态调整允许阶段性放宽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的城市范围,形成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1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在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会议要求,密切关注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做好债务、房地产、金融、投资、安全环保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健全风险监测防控工作体系,牢牢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1月13日,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其中,会议要求,努力促进金融与房地产正常循环。坚持“房住不炒”定位,落实“金融十六条”措施,“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市场解读

随着最近房地产宽松政策层层加码,房地产市场也有望改善,但市场普遍认为居民受购房能力制约,需求侧恢复有限,2023年房地产最终可能更多是小幅修复,这一年行业主题仍然是积极化解风险。易居地产总裁丁祖昱认为,2023年依然是积极化解风险的一年。中指研究院指出,目前金融支持房地产的四大政策方向更加明晰,行动方案的制定,表明了管理部门对此类问题更加系统性、全局性的解决。而合理延长过渡期,房企“三线四挡”规则完善参数设置,将给予房企宽松的融资环境,减小融资及债务压力,未来房地产政策趋势的核心将更基于实践经验加大创新力度。

天风证券测算认为,如果今年房地产政策能够大力度地支持刚性需求,那么去年被误伤的刚需延迟到今年兑现,也能支持2023年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约2%。乐观情况下,2023年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有望提升至0%。

03

宏观数据:

经济复苏,出口回落

美国通胀降温

事件详情

我国经济复苏高频追踪

1月7日,2023年春运正式启动,1月7日至1月14日,春运前8天客流总量约为3.03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5.73%,恢复到2019年同期(5.82亿人次)的52.1%水平。其中铁路、公路、水路及民航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4.2%、49.1%、46.6%和70.8%的水平。

根据我们团队监测的主要城市经济活力指数数据,本周各大城市均持续明显复苏。四个一线城市中,北京复苏至88.5%,上海71.73%,广州76.83%,深圳84.68%。目前从出行数据监测的经济活力表现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较前一周明显复苏,平均复苏13.63%。少部分有下滑的城市,也都不是疫情的原因,均是大量吸纳了周边人口的二线城市,如成都、昆明、贵阳、东莞、绍兴、中山、绵阳等。

我国宏观金融、通胀、进出口数据

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12月份宏观金融数据:

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05万亿元。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9.6%,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0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6689亿元。1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2665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1.31万亿元,比上年多增1.36万亿元。12月末,M2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上月末低0.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M0同比增长15.3%。

1月12日,统计局发布12月份通胀数据:

CPI同比1.8%(前值1.6%),环比0%(前值-0.2%);

核心CPI同比0.7%(前值0.6%),环比0.1%(前值-0.2%);

PPI同比-0.7%(前值-1.3%),环比-0.5%(前值0.1%)。

1月12日,海关发布12月份进出口数据:

今年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77万亿元,增长0.6%。其中:出口2.16万亿元,下降0.5%;进口1.61万亿元,增长2.2%;贸易顺差5501.1亿元,前值4943.3亿元。

按美元计价,12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341.4亿美元,下降8.9%。其中:出口3060.8亿美元,下降9.9%;进口2280.7亿美元,下降7.5%;贸易顺差780.1亿美元,前值由698.4亿美元修正为692.5亿美元。

2022年全年出口增速为7.1%,进口增速为1.1%,较2021年的29.9%和30.1%皆有较大幅度回落。全年贸易差额增速为30.9%,贸易差额为8776亿美元。

美国通胀降温

美东时间1月12日,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公布通胀数据:

12月CPI同比6.5%(预期6.5%,前值7.1%),环比-0.1%(预期-0.1%,前值0.1%)。

12月核心CPI同比5.7%(预期5.7%,前值6.0%);环比0.3%(预期0.3%,前值0.2%)。

市场解读

社融和M1增速数据的下滑是过去数月疫情冲击下,生产和消费承压的必然结果。目前大多数机构预期仍乐观,认为社融数据虽然低于预期,但得益于政策发力,企业中长期贷款大幅放量、未来增长态势明显,并且近期的一些数据(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连续数月修复和票据利率上行)开始预示一些变化(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国盛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天风证券)。

部分机构仍然悲观,主要逻辑是政策持续发力尚未得到验证,私人部门信心不足,预期较为悲观。并且从政策发力到经济自发修复仍需一定时间,受疫情、高基数以及净息差约束影响,信贷开门红存在压力(野村证券、华创证券、民生证券、国泰君安)。

多数机构认为今年通胀不会大幅上升(中信建投、华泰证券、平安证券、国盛证券、招商证券、长江证券等),主要因为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恶化严重、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恢复需要时间,叠加疫情影响仍在、高基数等,通胀上行空间预计有限。出口将持续面临下行压力也是市场共识(中信证券、国盛证券、平安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平安证券等)。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徐远表示,社融增速创有数据新低,企业融资需求并未上升,反观居民储蓄倾向大幅增加,消费复苏、购房需求复苏尚待证实,另一方面,企业资金紧张,制约着企业活动。而2022年中国全年通胀远低于主要欧美国家,也远低于通胀控制目标。在全球大通胀背景下,中国毫无通胀压力,内需不足,经济复苏尚需政策发力。

美国通胀数据降温后,多位美联储官员表示支持2月加息放慢至25个基点。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称劳动力市场数据良好,经济强劲的同时,通胀压力正在放缓,短期内出现衰退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不过,高盛、巴克莱、安联资本仍维持2月鹰派加息50个基点观点,主要因为通胀下降速度慢,叠加劳动力市场强劲表现。

04

多地政府

与民营企业和平台企业高调“牵手”

事件详情

1月1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马贱阳介绍,一年多来,在各监管部门尤其是14家平台企业非常积极,也非常理解,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目前,大多数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大型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金融业务不断规范。下一步从三方面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包括继续推动相关平台企业加快剩余少数问题的整改,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研究制定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1月10日,杭州市政府和阿里集团签订了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同天,杭州市委书记刘捷调研蚂蚁集团,希望蚂蚁集团“把牢正确方向,加大创新力度,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截至目前,包括福建、贵州、内蒙、山西、四川、广西六省,以及莆田、无锡两市在内的八省市领导在地方两会期间密集表态,把企业家当成自家人,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和举措,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整体改观。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1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监管机构正以金股方式购入阿里巴巴和腾讯旗下子公司,相关细节仍在进行。金股,也被称为“黄金股”(golden share)或“特殊管理股”,多数是由政府持有,国有股东可享有一股多票的投票权,又或享有一票否决权的权力,最早出现在英国政府进行国企改革之中。

市场解读

海关总署数据表明,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

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指出,今年全国工商联将围绕落实“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要求,推动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政策障碍。总体上看,民营经济扛住了超预期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占比超过80%,撑起外贸总值的一半左右,今年,工商联将继续搭建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高水平走出去。

多家市场机构首席经济学家认为,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民企在高新技术领域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推动了我国医药生物、半导体、新能源、互联网等多个前沿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民企发展,在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创新,推动相关行业的较快发展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川财证券等)。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