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8日周四上午,风乍起,吹皱A股一池春水。

一张需要倒着阅读的图片把诸多市场群、投资群撩拨得心情荡漾—— 

总书记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其中提到“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一句话忙坏了各路首席和研究员,乐坏了自媒体——

“有必要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央妈买债和央行银行间市场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别、和QE(量化宽松)的区别、和MMT的区别……

A股愉快吃瓜——央妈“放水”,涨了再说,当日上证指数突破了3000点。

那央行买债,倒底算宽松吗?

答案很鸡贼:不算,但也有那么一点味儿。

01‍

央行购债来龙去脉及关注点 

有些媒体上惊呼的“央行不能买国债”,是指是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央行不允许从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原文是“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央行其实完全可以直接从二级市场上买卖国债——这也本来就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种方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三条指出,“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央行在二级市场上的国债买卖,有回购交易、发行中央银行票据、现券交易三种形式:

央行通过正逆回购交易去调节市场流动性,期限一般较短;

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或者央行票据到期,去实现回笼、投放基础货币,期限也比较短;

央行通过买卖国债现券,去投放货币 

前两种方式很常见,是央行非常常见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过去,我国也有过央行买入国债投放货币的行为,体现为央行负债表上的“对政府债权”科目变化。比如:

2001年1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背景未知);

2007年8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

2007年12月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

也就是说,央行购买国债投放基础货币,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一部分,以前也曾发生。但它们跟量化宽松、“放水”其实是两回事情,并不直接代表进一步宽松信号。

那市场对这次引起关注的重点在哪呢?

可能关键还是市场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的点。当然,执行规模真大了的话,可能意味着基础货币的投放方式有点变化。

不过,市场也不傻,起波澜总是有自己逻辑在的:2023年下半年以来,高层政策对“增长,发展”的迫切性明显加强,可能是真意识到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压力。

尤其是到年底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货币和财政政策要协同,推进“稳增长”的目标,这次算一个“抓手”吧。尽管不算宽松,但相比之前方向性的“紧缩”,总归是方向盘打在“宽松”的这一边。让市场多少找到点盼头。

答案很鸡贼:不算,但也有那么一点味儿。

02‍

上周数据解读

另外,上周出了两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数据,工业企业利润和PMI数据,尤其是PMI数据,重回荣枯线上方(3月份PMI录得50.8%,比上月上升1.7%)。

春节后开工复产,PMI通常会稍微高一点。分项中,生产指数为52.2%,比上月上升2.4%,企业生产活动加快。新订单指数为53.0%,比上月上升4.0%,里面有一部分海外需求保持韧性因素的影响。 

内需到底怎么样?经济增速到底怎么样?是两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老百姓关心,市场关心,政策层关心。和所有的国家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受,但是确诊还是需要化验单——都是数据依赖的。

PMI虽然起了个好头,但重要的评估,给到了3月的宏观数据实际表现。我之前讲过,检查身体的时候,很多的不舒服和隐忧,是可以被忽略的信息,医生会告诉你“观察观察”。

只有化验单(数据)确认有问题之后,它们才是震荡、下行行情里,倾斜天平的推手。

现在,压力给到了4月即将发布的关于3月实际表现的下一批数据上。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2篇文章 3天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