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7月以来,市场非常不平静。疫情反复,监管趋严,资本市场风声鹤唳,下半年的经济复苏情况也随之产生很多不确定性——这些情况究竟是不是未来的基本面?目前这种情形下,政策面会如何反应?政策面和基本面的信息会不会反映到资产价格里?如果会,将以什么途径?更直白的说,2021年资本市场下半场,还有机会吗?机会在哪里?这是今天我特别加餐想跟你聊的事情。
 
如果没有发生疫情反弹和监管加码这两件事,7月份本应开始一波资产价格上行趋势的。这个逻辑也比较简单,在7月7号晚上启发俱乐部直播中讲过,和我们预计的一致,5月以后,中国经济复苏趋势不乐观,需要边际上放松货币,让利率下行,刺激经济。利率下行会利好国债,也在边际上利好股市。7月8号到2号,十年期国债一路上行,于30号突破100元大关。股市则反应在创业板上,于22号也创下历史新高。这个趋势以河南郑州的一场巨大的暴雨告终。7月23号下午,教培行业团灭,中概股全线雪崩。第二天A股开始跟着崩。河南这边还没消停,南京机场已经沦陷在“德尔塔病毒”之手,然后快速扩散到全国,弄得旅游,酒店,餐饮这些线下服务业措手不及。经济不好,资本市场越发看不清方向的迷惘了起来。
 
下面,我们针对这两个问题来逐一拆解分析一下,看看之前的逻辑是否有变化。最后分析下面的几个大类资产的走势会不会发生转变。
 
监 管 趋 严
 
首先看监管趋严带来的市场冲击会不会结束。
 
某种意义上说,监管的方向从去年开始就是明确的,进入2021年节奏也更紧密:从年初开始推进数字经济立法,到立案调查美团,接着对阿里开出的182亿天价罚单。进入7月更以雷霆速度将滴滴下架,对教培行业重拳出击,同期叫停斗鱼和虎牙的合并,对游戏也警示高度关注的态度。
 
现在市场最担心的,是平台监管还会持续多久,力度几何?谁是下一个目标?这种不确定下,互联网板块的企业估值连续下挫,就连腾讯的股价已经从年初773.4的高位下跌到453.5元,跌幅高达40%以上,现在市盈率已经只有20.8,处于历史低点。
 
监管趋严还不仅仅体现在互联网平台上。整顿教育培训市场,医药方面加强集采(集体采购),在供地和融资两个环节紧卡房地产市场。放眼看去,除了制造业以外,各类服务业多少都有踩雷的可能性。所以一时间,资本,从业者也有点战战兢兢或者是无所适从。除此之外,滴滴事件还引起了中美两国金融监管层的系列反应:先是中国政府宣布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都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接着“小红书”、“天鹅到家”、“哈罗出行”,接连撤回在美上市的申请。SEC又出台停止处理中国公司在美国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其他股票销售的注册,并增加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信息披露要求,引发市场的进一步担忧。
 
但是仔细想想,平台,教培业,医药,房地产……几乎每一项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们国家的发展路径,这些行业的监管方向早就是确定的。真正的区别在监管的力度和速度上。出现这次剧烈震荡的原因,在于市场之前低估了监管转向的力度和速度。这些年“大而不倒”的逻辑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像滴滴,牵涉到数百万司机的就业和数亿人出行,教培行业更是牵涉到千万计从业人员和数亿家庭。就业和民生,理论上这是政府的命门,任何举措都会小步试错,迭代进行。而中国政府两次出手基本就是一次“反预期”——力度上摧枯拉朽,行动上掩耳不及迅雷之速。几乎没有给市场博弈的空间。说到底,也是给一种博弈策略,给市场一个信号,任何企业并没有大而不倒的筹码。
 
现在市场的情况是,“旧预期”被打破,“新预期”尚未建立。我们都知道,稳定的预期是资本市场定价的重要因素,所以资金观望,价格波动。那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这里要分两层来说。
 
先说长期市场。首先我个人以为,目前很多社会治理的方向是对的。但是过程中会有些摩擦出现。一种潜在的威胁是,过高的摩擦成本会导致长期市场的有效供给下降,形成短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对不同行业,甚至不同细分领域,比如教育,教育培训,医疗,药品,医院,都会有非常不同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从长期看非常重要,我将这部分讨论留在今年的《财富报告》中,这里先不赘述。其次,从长期看,平台一定是未来社会最主要的组织形态之一,平台治理必然会跟社会治理出现交集,我国也不例外。但我们的平台治理一定是“有序”的。所谓序,是秩序,是国家和社会的秩序,而不是平台自设的秩序。这会是一个相对长,而且比较纠结的过程。
 
但是回到中短期,更具体点讲,对2021年后面几个月会有什么影响?我的判断是,“监管趋严”这件事情正在逐渐进入定价体系。这句话的意思是,后面A股走势不会因为7月监管收严这件事而过度波动,几个月资本市场的走势,还是会和政策面密切相连。
 
疫 情 反 复
(图源:ourworldindata.org)
 
这也是现在大家关心的,疫情反复下,中国经济基本面会怎么样,会对政策和资本市场产生什么影响?
 
这边监管趋严,那边疫情反复,导致全国疫情防控全面收紧。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北京已经取消了8月份的所有大型活动,平时这个季节的阿那亚是爆满之地,现在朋友在那边说“服务员比顾客多”;像我老家长沙,一年四季半夜人声鼎沸的“渔人码头”门可罗雀——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刚从疫情里缓过一口气的中国旅游,酒店,餐饮业,也是容纳了2-3亿就业人口的巨大行业,又起码错过一个月的旺季生意。昨天我们组会讨论中发现,今年外卖送餐,快递员,出租车司机中女性明显多了起来,琢磨了一下原因,其实还蛮简单,就是原来容纳很多低学历女性就业的服务业并没有恢复,女性员工开始另谋出路。
 
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分析我不多讲了,和我们在1月《财富报告》27讲和7月7号直播里分析的基本一致。只是现在增加了疫情反复这个新变量。这个变量大概有几个影响。
 
首先,这件事对服务业肯定是雪上加霜。很多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企业,和低端就业市场会受到重创。但是从今年GDP的角度,可能影响没有那么大。因为上半年GDP增速足够高,而且疫情反复对工业生产和出口的影响不大,所以今年GDP到8的目标大概率没有大问题。所以,目前的疫情反复不至于造成政策面的转向。
 
其二,下半年的货币政策节奏比较清晰,也较为宽松。财政政策今年上半年非常紧,所以7月30号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节奏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这句话初读上去很容易理解成财政要松基建要起来,但是结合之前的15号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体上可以理解成“比上半年略松”。在疫情反复不至于影响到今年经济增速大局的情况下,政策上这种“相对宽松”的基调近期内不会有大的调整,可能在边际上会让货币宽松的节奏不能轻易放缓。
 
大类资产走势
 
说到这里,你大体知道我的判断了,就是这两件看上去很大的大事目前基本被市场PRICE IN。接下来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几个大类资产价格会怎么走。
 
首先,中国资产价格走势有个重要特征,就是“脉冲式”,就是持有期大部分的涨跌幅都是在很短时间完成的,比如说一年30%涨幅,大部分是集中在几天或者一两周时间内完成的。之前7月提示过的利率下行对债市的正面影响,已经被市场PRICE IN。目前十年期国债价格已经超过100,短期内会有较大回调压力。如果是持有国债做长期安全资产的,倒是无所谓,长期利率还有下行空间,如果是加杠杆做国债期货的,需要谨慎提防回调风险。
 
再看A股。今年1月我们的判断是“金融资产价格处于一个脆弱的均衡中。涨和跌,都不需要太多理由。”,回头看,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局面。今年实际市场分化很大,能源(新能源)板块和芯片板块都大涨,原来的白马股都大幅回调,消费股惨跌。上次货币政策宽松的消息出来之后,资金仍然是集中往创业板,科创板涌入。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现在芯片和新能源这些热得发烫的行业板块已经太贵。
 
市场上有句笑话,说现在行业研究员给新能源芯片行业的一些龙头股估值已经估到2060年去了——因为缩短期限实在没法支持这样高的估值。我不敢确定的说,这样的估值是不是泡沫,或者是不是会马上破灭的泡沫,很多时候聪明的资金也能“ride with the bubble(骑乘泡沫)”,但作为一个保守的,想要在资本市场上凭借活得久而取胜的投资者,现阶段我是坚定离开这些行业的,起码不会在这个价位进入。
 
整体上,我一直觉得,今年A股不好赚钱,赚的钱也是刀口上舔血。作为一只金牛,是很不喜欢这种氛围的。但是到目前,我反而觉得消费板块中的龙头优质股,已经开始慢慢退去前两年被过度热炒造成的溢价,慢慢在回归真实价值,毕竟中国经济最大的亮点还是14亿人的大市场。另外估值相对低的是部分之前被忽略的非龙头企业,今年其实业绩不错,但是市场没有热炒过,估值都处于相对温和的区域,这部分企业有很多被包括在中证500指数中。
 
有关其他的资产,房产逻辑不变,请参考前面两年的《财富报告》。
 
值得多说一句的是数字货币和黄金这对CP。
 
数字货币的逻辑在《财富报告》和7月7号直播中都说过,数字货币是一个未来确定,赢家绝对不确定的赛道,在这里投的是“注”不是“资”,要参与要有“愿赌服输”和“消费”心态。这部分内容今年《财富报告》还会深入细谈。
 
黄金今年表现一般,和今年数字货币市值暴涨有一定关系。但是基本逻辑和原有判断不变。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2篇文章 13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