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支付宝转型“数字生活服务平台”的背后
 
三天前,支付宝开了个会,宣布从“支付平台”转型成“数字生活平台”,做小微服务业的基础设施。这个方向和最近一直在琢磨的事情倒正好不谋而合。
 
这一段,随着新冠疫情的演化,越来越感到这样的“外生冲击”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经济下行,真正影响深远的是整个社会消费行为模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这两个趋势我称之为“数字化”和“社区化”。
 
数字化不是线上化,而是线上工具(手段)解决线下问题,线上和线下互动。
 
社区化则是一种更加细颗粒度的社会组织模式,提高效率,以及减低外生冲击的影响。
 
在一个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化以及宏观不确定性加大的世界中,这两个趋势大概率是社会和商业演进的方向。只是这次疫情,将很多隐性的线索显性化了。
 
听了支付宝全新改版的发布会,宣布支付宝从“支付金融工具”转身成“数字服务开放平台”。阿里系的嗅觉和行动力还是真蛮有“中国速度”。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经历,除了淘系的商业服务之外,支付宝对我最大的粘度来水卫煤电,电话缴费,以及各种节约时间成本和空间移动距离的“服务”。
 
再仔细想想,电商旅游餐饮之外,其实很多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业(线下生活)是数字化程度比较低的。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属于公共服务领域,也是高垄断低效率的部门,另一种则是是行业集中度很低,服务标准化程度很低的领域——
 
像当年的“小微商业”一样,如果有更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些服务业都有相当大的效率提升空间。这对于阿里当然是个具有想象力的商业边界拓展。
 
更重要的是,这种平台必然形成生态,生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会为服务业,尤其是区域性,社区化的小微服务业提供更多破茧而出的机会。
 
蚂蚁金服(支付宝)是一家我跟踪研究多年的企业。要理解未来金融科技和未来商业的形态,理解蚂蚁金服这个“新物种”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重新理解蚂蚁金服:数据驱动的金融平台生态
 
要真正理解科技金融,把蚂蚁金服搞清楚是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
 
1. 新物种:蚂蚁金服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蚂蚁金服,我们每天都用的支付宝不是阿里巴巴的,而是蚂蚁金服旗下的产品。
 
蚂蚁金服是阿里系衍生出来的一家超级独角兽企业。它的估值是多少呢?1538亿美元,是字节跳动加上滴滴、再加上快手估值的总和。你熟悉的阿里系金融产品,支付宝、余额宝、蚂蚁花呗、相互宝、芝麻信用,全部都是在它旗下的。这个企业在科技金融领域具有标杆性的地位。
 
第一,它的业态之复杂,产品之丰富和演化之动态,特别地具有科技金融这个新物种的特征。
 
第二,它已经具有一个超级平台的规模。比如说在全球的科技金融企业排行榜上,连续五年是第一的位置,而且相当于后面几家企业估值的总和。
 
我对这个企业比较熟悉,因为我从2015年开始研究它,跑了好多次杭州,和很多高管、员工面谈。这几年积攒了几十万的笔记和资料。最后我发现,它不是一个符合我们习惯认知,按照一定的结构和路径发展壮大的企业,而是一个快速演进、自我进化的物种。
 
它的变化不是预设的,而是数据驱动的自我迭代。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样理解这家企业呢?我想了好几年以后,觉得可以在金融科技FinTech这个大概念下,用一个词来对它进行定位,把它叫做“数据驱动的金融平台生态”。
 
2. 数据驱动
 
首先我们来看数据驱动,蚂蚁金服做的是数据驱动的金融服务业。传统金融机构是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决策的金融业务。
 
什么是数据驱动呢?我们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来看。蚂蚁小贷业务最早是从淘宝开始的,为当时淘宝店家有很多融资需求,然后淘宝店家就去找银行合作,最后发现没法做下去。因为这些企业规模这么小,融资额度又低,还没有抵押品。按照银行的术语来说,信用资质真的是不好,根本过不了银行风控体系的关。淘宝就自己开始琢磨一套给这些小微企业贷款的流程。
 
淘宝做的是电子商务,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淘宝店家在平台上留下了所有的交易记录。它就开始按照自己对这些店铺的理解,给它们贷款。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贷款的行为又成为了新的数据,因为淘宝可以从中分析出店铺特征和违约率之间的关系。这个循环在这里还没有结束,使用蚂蚁小贷业务的这些店铺的还款记录,甚至是很精细的还款时间,还款额度都留存在淘宝平台上,又成为这个数据池的一部分,进入蚂蚁小贷的贷款模型。这些数据都是实时在线的数据,在模型中不断迭代,然后再支持着下面的决策。
 
在这里,数据才是主体,一旦模型和算法确立下来,覆盖和服务新用户的成本就变得极低,新用户的数据又沉淀下来,不断地喂养着这个模型算法的生物体,变成这个数据驱动决策闭环中的一环。让数据说话,这才是数据驱动。
 
这样的模式,和传统的金融模式就有了本质差别。
 
第一,精准度有了质变。数据驱动的最大优点,是实时动态捕捉服务对象的变化,进行迭代优化,这就使得风险下降。
 
第二,高度标准化。使得服务规模扩大,成本下降。
 
第三,外延的空间扩张。这点非常重要,数据在闭环中不断地沉淀,就使得数据变得越来越智能,也就具有了更多业务模式扩张和创造的可能性。
 
3. 平台生态
 
说到平台生态,我先给你说几个数据,蚂蚁金服2019年的估值为1538亿美金,相当于两个高盛集团(694亿),覆盖了全球12亿用户,2018全年的支付交易金额是超过100万亿,和中国的GDP差不多。
 
蚂蚁金服虽然做的是最小微的金融服务,几毛钱的支付,几块钱的保险,几百块钱的贷款。但是,它的规模超级庞大,而且业务超级复杂。蚂蚁金服才成立了7年,就算从支付宝出现算起,也不过16年。这种扩张的速度就有点超乎想象了。而这种疾速型的扩张,和庞大复杂的业务网络正是一个平台生态所应该具有的基因。
 
平台要满足具有多边交互和网络效应这个特征。所谓多边,就是能够聚集很多的产品和服务,拥有多个交易方或者使用方。那么蚂蚁金服上有数亿的用户,有各种服务提供商,比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用评级、水卫煤电等公用服务,所以,蚂蚁金服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多边”,而这些多边的各方会自发地进行交互、交流,或者交易匹配,因为产品、技术、服务的聚集和交互,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扩大,自我加强的反馈机制。这就是网络效应。
 
真正的平台会因为多边的复杂交互,形成一种自我演化的能力,甚至可以从细胞裂变,演进成生态。蚂蚁的生态演化是怎么开始的呢?是从你最熟悉的支付宝开始的,而支付宝最开始的时候,根本不是一个金融产品,是淘宝电商的辅助工具。它要解决的是当时电商缺乏信用的问题。
 
但是这个产品做大以后,就自然地脱离了阿里电商这个母体,成为了整个电商系统的基础设施,然后就自然地把商业场景和金融支付场景给联系了起来。这个时候,支付宝的平台就获得了很多数据信息,它就开始给卖家提供融资服务,阿里小贷、蚂蚁小贷等产品。除了融资服务以外,它还提供保险服务,比如运费险、退货险等等,同时又开始给买家提供消费信贷,你熟悉的花呗、借呗都是这样子的。而这些场景的扩大,又使平台使用者在平台上的数字画像更加地立体和多维了,然后这又催生了新的业务模式,芝麻信用。
 
用多维度的数据,刻画一个人的信用度,让个人信用可以转化成个人资本。比如说芝麻信用分高,可以抵房租、押金、升舱、酒店免押金,甚至提高你的小微贷款的信用评估分等等。那再接下来,从个人账户到财富管理就变得非常地顺理成章了,余额宝就是个开端,接着就是蚂蚁旗下的基金超市。
 
这就有点像一颗种子长出了一棵树,慢慢地,树的周围又长了草,引来了鸟和蜜蜂,鸟和蜜蜂又叼来了别处的种子,种子又长成了其它类型的树、灌木,然后再吸引其它的飞禽走兽在这里筑窝、打洞、定居。所以,如果气候适宜,环境适宜,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自然生态了。
 
你发现了吗?这个生态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演化出来的。在演化的过程中,它随着生态的扩张,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态自己会不时地呈现出暴发式的增长。
 
我跟踪研究这个企业多年,迟迟不能动笔写一本关于它的书,原因也就在于此。作为金融服务的平台生态,它是数据驱动的,而这个数据是活的,生态是动态演化的,具有极大的延展性,你没有办法在传统金融机构的框架里定义它,它不是银行,不是投行,不是保险公司,更不是你所理解的任何一种金融机构的形态。但是,这些业务又都在这个平台上,而且它还不断地在迭代、演化。
 
正因为此,这个企业没有边界,也不可能有边界。我想,这就是科技金融业态的迷人之处。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1篇文章 2天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