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特朗普就任总统的第一天(图源:X)
1月20日,全球的媒体的焦点都集中在特朗普身上,78岁的他再次入主白宫。在就职典礼上,特朗普就签署了超40条行政令,主要落实在移民、贸易、能源、政府能效方面的主张,宣布退出《巴黎协定》、退出世卫组织、TikTok“不卖就禁用”75天等等,成为了就职当日签署最多行政令的美国总统。上台两天后,特朗普就表示,他打算从2月1日开始,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25%的关税——
听上去都是大洋彼岸的宏观大词,但在今天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境中,对于我们每一个做企业的、投资的,甚至打工,特朗普上台这件事,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最大的影响是关税
在上台之前,特朗普就反复挥舞关税大棒,曾经一度宣称要对中国商品提高60%的关税,2024年11月26日,特朗普又宣布,将对中国所有商品加征10%的关税。当地时间1月14日,他又宣称将创设一个专门负责征收进口关税的“对外税务局”,以此推动其全面征收贸易关税的承诺。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第一任期的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将再次担任贸易代表,他出生于美国“铁锈带”,坚定地认为美国“铁锈带”的衰落是中国制造业崛起导致的,并寻求对中国的“战略脱钩”(strategic)。莱特希泽2023年的著作 No Trade is Free 对长期以来关于自由贸易的共识进行了全面批判。他认为,持续的贸易逆差“使美国变得更穷”、“伤害了美国劳动人民”和“让中国有能力挑战我们”。
在特朗普和莱特希泽的主导下,接下来四年的中美贸易难言乐观。
如果特朗普政府真的对中国商品全面提高60%的关税,那么各研究机构预测中国出口会降低3%-6%,瑞银甚至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会减一半,即下降2.5个百分点。
相对乐观的预测,如果特朗普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导致对华平均关税率升至40%左右(相当于加征28.8%的关税),可能影响中国出口下降1.6%到3.3%。
出口占我国GDP的20%,而且根据中泰证券测算,外贸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2400万人,“带动配套”就业超5700万人,合计吸纳就业超8100万人,与2023年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比值超过11%。
可见,特朗普关税冲击是2025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关键变量,这关系到明年经济增速能否保五、外贸企业能否持续经营,以及失业率有多高。
不过,加征关税对美国自己也有负面影响。比如,73个经济学家给出预测是:高关税、减税和限制移民,将在未来两年内导致通胀上升。预计到2025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上涨2.7%,高于之前预测的2.3%。这可能导致每个家庭每年增加约600美元的支出。
因此,考虑到加征关税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如果特朗普不“发疯”的话,很难想象美国会骤然对所有中国商品全部加征60%的关税。更大的可能性是,特朗普选择渐进地提高关税,或者拿着关税大棒作为跟中国谈判的筹码。
可以借鉴特朗普1.0的加税进程,主要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2017年至2018年初,不分国家地发动贸易制裁,尤其是对太阳能电池板、洗衣机、钢铁和铝加征关税,但中国是这些商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第二阶段,2018至2019年,对中国单独发动制裁措施。第一轮实施了500亿美元对华加征25%关税清单,影响9.8%的中国进口产品。第二轮针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包括手机、电脑、汽车零部件、家具等,至此,制裁范围涵盖贸易战前从中国进口商品总价值的一半。
第三阶段,2020年,中美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暂停加征新关税,并将部分商品税率从15%下调至7.5%。但美方对华进口的平均税率仍有19.3%,高于贸易战前六倍多。
不过,相比于“特朗普1.0”,“特朗普2.0”加征关税很可能会有以下不同:
第一,更加快速和激进。
相比上一次,现在的特朗普权力更集中,共和党横扫了国会两院,还在美国最高法占据了主导地位,特朗普的政治意愿更容易落地。而且已涵盖在2018年公布的加征关税清单内的中国商品(其中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及零件等),程序上不需要再次调查或经过国会审议法案,可直接提高关税。
第二,打压中国的转口贸易。
“特朗普1.0”加征关税的冲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所消解。从2018年开始,中国商品在美国进口商品中的占比下跌7个百分点,从21.2%下降到13.9%。但是,中国企业通过绕道东南亚、墨西哥等国继续对美国出口商品。因此,特朗普1.0并未解决美国的贸易失衡问题,2018年之后,美国的贸易逆差还在持续扩大,同时,中国的出口金额也在上涨。
因此,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就威胁要打压中国转口贸易,比如对在墨西哥建厂并且出口到美国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征200%的关税,要让这些汽车在美国“卖不出去”。
第三,试图影响人民币汇率。
在上一个特朗普任期,从 2018 年到 2019 年 5 月份,中国的商品整体被增加了 17%的关税。但是,中国商品的美元价格并未上升17%,为什么呢?人民币贬值了,在同一时期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6.33一路跌至6.90,下跌了57bp(下跌幅度9%)。因此,综合算起来,中国商品的美元价格上升幅度约为7%。因此,人民币贬值,导致特朗普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和美国通胀的影响没有想象中大。本次特朗普上台,市场就已经作出了提前反应——美元上涨,人民币贬值:从特朗普当选总统到任职的这两个月,人民币贬值了13bp,也就是1.8%。
但是,特朗普也喜欢把市场反应扭曲为政治议题——指责中国政府操纵汇率,刻意追求人民币贬值。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不断强调,美国的一些最大的贸易伙伴密谋保持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低汇率,使它们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02
企业怎么办?
如果特朗普真的大幅度提高关税,那么出口企业就会面临成本上升、订单下降,直接导致企业生存面临危机。那么,企业应该如何走出危机?
“出海”再次成为必选项。
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光伏产业,早在2011年,欧美各国就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一轮轮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不断提高关税。当时的“双反”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盈利能力大幅下滑,部分企业最终资不抵债,破产重组。2012年,龙头企业晶澳科技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大幅下降36%;英利绿色能源大幅亏损;而当时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尚德电力于2013年3月破产重整。
2024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硅料和硅片等加征50%的关税。但是,2024年中国光伏企业面对这个新闻已经“无动于衷”。为什么?答案就是产能出海。
中国光伏产品直接出口美国的大门早已关上。2023年,我国光伏电池对美出口额仅1亿美元,而同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则达到约435亿美元,美国市场在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数据中所占比重不到0.3%。
但中国光伏产能仍在进入美国市场——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20余家光伏制造企业已在海外(以东南亚地区为主)布局产能。截至2023年底,东南亚共拥有59.8GW的光伏电池产能,其中80%以上的产能来自中国企业。而美国进口的光伏电池组件,80%都来自东南亚。借由产能出海的道路,中国光伏企业仍然在产能、市场、技术多方面占领全球优势地位。
但是,前面也提到,“特朗普2.0”很可能要重点打击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光伏企业绕道东南亚再出口美国的道路,正在被封堵。2024年5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宣布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对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加征关税。
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走向更加多元化的出海道路。重点行业可能还要考虑赴美建厂。从2023年开始,以隆基、晶澳、天合、晶科、阿特斯等为代表的中国光伏企业就已经开始赴美建厂。
如果我是特朗普,应该会积极鼓励中国厂商把产能转移到美国,不仅仅是创造就业,而且这可能也是重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步骤。
03
宏观怎么走?
中国企业的产能出海,可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对于国内宏观经济则好坏参半——企业的产能转移可能意味着企业能够维持营收和利润增长,但也意味着国内就业机会的转移,明年的就业市场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不过就业市场也更有可能出现分化格局——有研究表明,企业的产能出海通常会导致工厂流水线蓝领工作岗位减少,但高技能白领就业岗位增加,可以为高技能就业创造机会,并促进母国的整体经济结构调整。
总体而言,特朗普2.0很可能会严重冲击我国的经济增速、出口和就业。我国可能也必须以超预期的宏观政策力度来应对。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的郭凯和张斌做过一些测算,按照他们的测算,大体上,如果2025年的宏观政策力度能满足四个条件,那么经济复苏是大概率事件,这四个条件分别是:
(1)广义政府支出要大于目标名义GDP增速(大概对应着要增加财政支出12万亿);
(2)降息100个BP以上;
(3)调整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的口径;
(4)对核心房地产企业进行债务重组,恢复房地产行业现金流。
只要这四个信号里面出现2个或者以上,那么经济基本面应该会有较大改善,我们也更有可能平稳地穿越特朗普冲击。
不过,也许这无关特朗普,我们终将走向一个暗流涌动,如履薄冰的年代。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