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两天看公号和得到知识城邦的后台留言,看到有个用户提了个挺有代表性的问题。

 

“香帅老师,前几天听了您的共潮生的演讲。首先先感谢一下您为我们这些学历不高的人做的研究,但问题也来了,我是去广州那边发展,还是留在老家天津呢?毕竟老家这边条件也不差,去年刚装修的新房,而我去广州大概率过几年还是得回来,因为父母将来岁数大了,还够呛能买得起广州的房子,这些天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到底是该留在天津还是去广州呢?您能给我一些建议吗?”

 

我一般不会回答单个用户的具体问题,因为每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差异太大了,很多“普适”的原则在个体决策上可能会出错,我们要尽量避免误导用户,实际上从来没有“包打天下”的原则。我每次看到有人说“来,听完我这三条,保你怎么怎么滴”,就有点害怕。

 

但是这个用户的问题有点意思,这里面有几个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天津和广州之间的比较选择。

 

第二,是学历不高(我以本科为分界线)人群的选择。

 

第三,是本地有房,生活已经安逸的人群的选择。

 

这三个点都会让选择充满纠结,这种纠结可能会同样发生在很多其他就业,投资的选择上,所以我们一一来说。

 

01

“向南”与“城市行政级别”之间的纠结

 

之前在城市选择上,我给过一个“普适”原则,叫“向南”。

 

1978年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GDP前十的城市,北方占6个(包括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青岛),而到了2021年,中国GDP前十的城市中北方城市只剩下了光杆司令——北京。北方城市以重工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随着服务经济兴起,南方在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高端制造业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占据优势。

 

中国经济活力在南方,这个是大趋势。所以在这个原则下,应该孔雀东南飞。

 

但是天津有点不一样。

 

天津是直辖市。这个词意味着大量的资源。

 

对中国国情稍微有点理解的同学可能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城市公共资源是和城市行政级别密切相连的。

 

以我们中国人最关心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为例。

 

我们对比三甲医院的数目发现,北京84个,上海51个,广州67个,天津39个。此时深圳的短板就很明显,仅仅有22个三甲医院。

 

深圳的985高校数量是0,同样是它的短板,这两个问题解决不了,深圳的潜力是要受限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为什么深圳中学能够跟北京四中这种学校相比,而大学和医院却不行了呢?

 

因为这些公共服务资源背后关系到行政级别。凡是属于公共服务资源,要动用行政力量的,老城市肯定是有优势的。

 

以医疗资源举例,虽然沈阳和哈尔滨的人口流出非常的严重,但他们的医疗也相当不错,分别有36个、33个三甲医院。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国14亿人,就这么多医院。尤其对于没有资源的人,退而求其次,在沈阳这种地方是更容易接触到这些资源。

 

再比如高校资源,也高度集中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北京市有26个985、211高校,是第二名上海的两倍多。天津这个直辖市也体现出不错的资源,有4个985、211大学,这其实就有了很多套利存在。

 

天津就被民间称为“高考天堂”,2021年天津高考本科录取率超过80%,全国排名第一。

所以如果是由于行政资源对个人的用处,在城市的选择上会有一定影响,比如在天津(或者北方的副省级城市大连或沈阳)的选择上会比较纠结。广州不太一样——广州的医院和学校资源极好,在城市行政资源上并不比深圳差。需要大家在城市行政级别上考虑。

 

02

学历与城市选择之间的纠结

 

在国际经验上,学历越高迁徙越远,中国不太一样,中国乡土情结特别重,985、211的毕业生会经常流向本省,尤其是考本省的公务员、事业编。
 

 

我们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做过一个研究,我国本科学历的劳动者,反而会倾向于留在本省。比如说,本科学历的贵州人,如果离开家乡,那么接近30%的人都会选择贵阳市,4.2%的人去深圳闯荡,而黔南州、遵义市这些本省城市也能排进前五名。

 

但是,本科学历是一个分水岭,本科以下学历劳动者,被学历门槛卡住,进不去体制内,反而要远距离迁徙。比如,本科以下学历的贵州人,前五大目的地城市,除了省会贵阳以外,清一色的都是长三角、珠三角城市,而且,迁往贵阳的比例也只有10%左右,远远低于本科学历。

 

为什么呢?如果学历低,那么在越市场化的地方越有机会。我认识很多来北京闯荡的初高中学历“打工人”,比如从山西小县城来到北京的美容师,每天在平台上接单,拎着粉红箱子在城市中穿梭,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来北京三年之后,每月收入就达到了两三万左右。而老家县城的公务员只有每月五六千的工资。在老家,线上接单,每月收入两三万,这都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我们实实在在考虑自身的禀赋资源。本省如果有资源,在当地机会更好。

 

贵州省迁移劳动力:前五大目的地城市

03

内求与外求之间的纠结

 

这一点比较“卷”,但是很真实。假如追求的是在家乡买房,生活安定,享受亲戚朋友大家庭的快乐,那自不必多说。

 

但比如说,一个三线城市的居民,你会不会想让孩子去一线接受教育,去留学?会不会想让父母去一线接受医疗?这种质量溢价,其实也是我一直鼓励学生尽早在北上广深买房的原因。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就会面临所谓的“学区溢价”——房子所在的区域拥有的学校资源给房屋带来的增值作用。这本质上就是教育资源的资本化,全世界无论哪个国家都面临这个现象。

 

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文献几乎都证明,周围好学校的存在会抬升房价。非但如此,只要周边学校学生成绩上升1个标准差,房价会上升0.26%-4%不等。而且越是像伦敦、巴黎、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涨幅越大。

 

比如说美国。美国公立教育经费主要来自所辖学区的房产税,所以马太效应显著:房价贵富人多的区域,学校教育经费就充足,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就更好,这就吸引了更多人,导致房价更高,房产税更高,经费更足,进入正循环。像湾区这种华人和高收入群体集中的地方,学区溢价最高可以到10%-15%。

 

英国的学区房溢价现象比美国更明显。一所学校一旦被英国教育标准局评为最高等级,旁边房子的价格立马水涨船高,数据显示溢价可以高达15%-20%。

 

在未来,无论国内外,这些溢价会长期存在,甚至会因为行政的管制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变得溢价更高。

 

当我们团队把所有数据整理出来,平均年龄在25到32之间的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一会儿。大概是默默在想自己的未来吧—— 

 

说到底,到最后反映的都是价值观。

 

你呢?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也碰过这样的“纠结时刻”么?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