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大概是2015年6月读过伯南克的《行动的勇气》。

 

当时正处于A股市场最惨烈的流动性危机中:市场静默得像丧尸电影,3000多只股票停牌,任何股票开盘几分钟就会牢牢被锁死在跌停板上,“恶意做空”、公安部门入市的段子和消息此起彼伏。

 

当时监管为“救市与否”也纠结得厉害。有一波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学者坚定认为,救市=干涉市场。

 

那时候政策讨论的氛围还很宽松,声音也五花八门,虽然纷乱,但回头想,允许各种声音讨论本身,也是最终科学决策的土壤。

 

我当时和几个北大博士生领了个任务,紧急做一个流动性危机的课题研究,起码对当时的市场后果做一个比较全面的量化分析,作为政策出台参考。

 

就这样,一个毛毛虫样的年轻教授带着几个更幼虫的博士生,几个人一腔的爱国热情,连着两三个通宵跑数据、盯夜盘、翻文献。晚上就在东倒西歪在光华楼四楼西头的会议室里和衣而卧。

 

当时的结果出来后还是很震惊的,发现市场正在陷入一个急速下行的流动性螺旋:

 

市场下行,投资者抓紧先卖出流动性欠佳的资产,导致其价格更快下跌,引发预期进一步恶化,资产价格加速下跌,更卖不出去......市场流动性快速枯竭,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泥沼里。

 

把结果给市场里的朋友看,记得都是披头散发声嘶力竭,“是这样的,是这样的,我们都TMD撑不住了!”

 

几只大小毛毛虫也就这么写了结论:必须以最快速度给市场注入流动性,阻断螺旋,否则市场面临崩塌风险,甚至可能影响到银行体系稳定(因为当时银行资金通过伞形信托,场外融资等各种渠道大量流入了资本市场)。

 

接下来就是很多股民记忆犹新的“证金王”救市的故事了。再之后,证金公司入场注入流动性,稳定市场,慢慢也成了惯例。

 

日子久了,这些事也就渐渐忘了。

 

那些年,中国央行和美联储,是全球表现最可圈可点的政府决策机构,很多决策都果敢智慧,让人感觉“行动的勇气”是大国央行的必要条件。

 

2020年疫情爆发,美联储几乎没有犹豫的就开启了超级放水模式:直升机撒钱(发国债发钱)强力保消费,然后由美联储大量购入国债。这其实就是“货币财政化”,理论上是违反美联储的“独立”原则,也被主流经济学界所严重诟病的。

 

但回头看,对于储蓄率极低,财富水平分化极高的美国来说,在供给几乎停滞的时候,这场水,避免了需求雪崩,避免了美国底层彻底返贫所可能造成的社会动荡。

 

美联储几乎可以说是一己之力,将美国从彻底的衰退和潜在的混乱中拉了出来,一场专注于摧毁线下接触的世纪疫情,居然没有对世界第一消费强国,最大的服务业经济体造成毁灭性打击,还没对货币稳定造成冲击——

 

你不得不佩服美联储在“纸面理论”和“现实行动”中快速应对的智慧,果断决策的勇气。要知道,对抗“传统”,“理论”,“经典”,“历史”从来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

 

无法躲在传统的羽翼下,而要独立担责。所以这是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政策制定者有勇气;另一方面,有勇气担也是由于看得深远,看得准,是智慧。

 

2020年中国疫情防控得法,中国央行拿到了一手好棋,两三个月的宽松后,迅速回归稳健姿态,一直稳健到了凄风冷雨的2021年,举步维艰的2022年。

 

到2021年下半年,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已经进入了逆向而行的方向:过旺的需求,断续的供给让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美联储开始小心翼翼地引导预期,一步步地让市场对“缩表加息”做出反应,一直到2022年3月,顺利开启了波澜不惊的第一次加息,虽然艰难,但毕竟ON THE TRACK。

 

与之相反,在各种外因内力的叠加下,中国经济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快速下行,进入2022年后,俄乌战争、疫情防控、全球通胀、美国加息各种压力接踵而来,政策空间一点点就被逼到了增长、通胀、汇率的几个舆论三角区中,显得左支右绌。

 

是左支右绌吗?这个时候看《伯南克论大萧条》,就觉得极其精妙了起来。

 

伯南克开宗明义的说,“总需求冲击对(大萧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同时期,影响不同国家总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我始终强调,货币冲击是其中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伯南克接着论述,当年对金本位的迷恋(迷信)是如何束缚了货币政策的手脚,导致政策无法影响社会信用的扩张收缩。他自己的一篇论文,就集中讨论了所有国家大萧条的根源——货币紧缩是非常显著的特征。1931-1932年,那些脱离金本位,可以更自由地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国家,萧条造成的伤痕明显要好很多。

 

另外伯南克还谈到了“债务型通货收缩”。

 

比如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无法再持续经营,也无法再融资;同样,一个家庭收入减少,消费大概率会降低,企业、个人都陷入需求下降的通道,而需求减少会进一步刺激供给不力,搞出通缩的局面。

 

换句话说,金本位原教旨主义相当于货币政策的自宫,以为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其实后半句是“若要成功,不必自宫。”

 

我半躺在沙发里看这本书,读到这里,一霎间有点恍惚,不知道读的是历史,还是现实。

 

突然想起了2015年伯南克那本畅销书《行动的勇气》。7年以后,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后,伯南克会心有余悸,又充满骄傲。

 

毕竟,突破自己思维的桎梏,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乃至一个国家最大的勇气。
 

书名:伯南克论大萧条:经济的衰退与复苏 

原书名:Essays on the Great Depression

作者:(美)本 · 伯南克(Ben S. Bernanke)

译者:陈剑  

出版时间:2022 年 6 月,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图书推荐

 

伯南克先生非常清楚运转良好的市场的重要性。他在2000年出版的《伯南克论大萧条》一书中令人信服地写道,银行挤兑和大量的贷款违约降低了金融部门的效率,阻碍了其正常的资源配置工作,并加剧了大萧条的严重性。

——罗伯特·席勒

耶鲁大学教授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时至今日,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种种教训对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这正是我们应该读一读《伯南克论大萧条》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何在经济政策领域避免相同的错误?从类似的历史事件中寻找启迪,是可行的方案之一。就像伯南克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采用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不少就是吸取了大萧条的教训。研究大萧条时期各个经济体中的各类经济机构的关联和应对措施,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在整个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中,交易成本、市场机会、资源分配等背后的逻辑,以便在当前全球经济的低迷期,找到更好的应对手段。
 

——巴曙松

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不要浪费一场好的危机。”只有认真地分析危机的起因、传播及后果,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规则、改变行为,才有可能避免危机重演。曾经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是这种反思理念的践行者。他的学术生涯主要专注于对大萧条的研究,清晰、严谨地论证了大萧条发生、持续的主要原因。后来他又把从研究中获得的心得运用到政策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对于希望超越回忆录进一步了解一些政策的学理基础的读者,《伯南克论大萧条》值得一读。最近发生的这些大危机会不会最终被“浪费”掉,这是当代经济学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而这也恰恰是推荐大家阅读《伯南克论大萧条》的最重要的理由。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讲席教授

 

对抗“传统”“理论”“经典”“历史”从来是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大挑战,他们无法躲在传统的羽翼下,而要独立担责。所以这是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政策制定者要有勇气,另一方面,有勇气也是由于看得深远、看得准,这是智慧。《伯南克论大萧条》,分析的虽然是什么导致了大萧条,为什么大萧条会蔓延至全球,并且持续了那么久,但实际上更是对一场危机如何帮助避免下一场危机的研究。
 

——香帅

著名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

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大萧条是美国经济的痛楚,也是美国经济的成人礼。经过这一役,美国人理解了货币的本质,学会了管理宏观经济,迎来了二战以后的长期繁荣。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的专家,他的深入研究,给了他行动的勇气,对抗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

——徐远

北京大学教授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1篇文章 2天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