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最近,各大数字平台都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动作。

 

8月17日,腾讯发布二季度财报,宣布主动退出非核心业务,包括大幅减持京东,关停了QQ堂、小鹅拼拼、搜狗地图等多款产品。字节则大幅裁减教育板块,裁撤战略投资部。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各家也在进行增资和整合牌照。腾讯的财付通网络金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50亿增加到100亿元。京东则清退手中的小贷试点资格,最终只会保留一家小贷公司牌照。

 

蚂蚁金服是最近动作比较大的:

 

8月3日,倪行军(花名“苗人凤”)正式接棒井贤栋成为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下一任掌舵人。

阿里2022财年年报中,合伙人名单也出现了较大变动,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相关成员均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

 

这些消息都透露出一个信息:

 

从2020年11月开始的这轮平台整改进入了新阶段。2022年Q4后,平台经济将逐渐进入绿灯期。

 

2022年3月11日,我们曾做过一场两会精神解读的直播《稳风八面-党代会之年全国两会观察》。

 

“政治领域红灯,社会领域黄灯,经济领域绿灯”

 

这几年的很多案例,都可以在这个逻辑下得到解释。

 

如果说平台经济像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这一年多就是“修枝”,经过一年多修剪,红灯部分该禁的都禁了。黄灯部分其实是比较复杂的。“社会领域”的界定有点模糊,会跟监管尺度密切相关——尺度宽的时候偏经济,尺度紧的时候偏社会。当然,企业本身的行为,动作,也会跟这种监管尺度密切相关。

 

比如说,蚂蚁金服这两个动作,都是对当时整改指导的准确回应。

 

当时平台整改中最严厉的部分就是“资本无序扩张”。这两年出台的很多监管措施都是剑指“无序扩张”,比如,发改委要求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市场监管总局禁止虎牙和斗鱼合并,腾讯、阿里、京东、美团等平台未依法申报的收购案被顶格处罚。

 

所以,蚂蚁金服也处于风尖浪口之上,因为它是直接和金融业务相关的平台,每个业务都天然是“资本扩张”。但记住,资本不是不能扩张的,而是不能“无序扩张”。

 

所以蚂蚁的整改完成,最重要的信号就是“有序”。

 

所谓有序,就是可控,合规。其中可控是核心,合规是要求。

 

比如说,苗人凤接替井贤栋成为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将“两个支付宝”的隔离;比如蚂蚁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合伙人,都是做“切割”,完成合规要求。

 

支付宝在中国地区主要有两个互相独立的工商主体,成立于2004年的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宝网络技术);成立于2016年的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支付宝信息技术)

 

这里面区别和联系比较SUBTLE,很难一言以蔽之。所以之前两个支付宝公司的董事长都是井贤栋,这次让蚂蚁首席技术官,“写下支付宝第一行代码”的倪行军接任前者的董事长,市场接受到的信息基本是:支付宝技术希望和之前大家脑海中的“支付工具,金融平台”分隔开来。

 

这种“分割”在蚂蚁内部和蚂蚁-阿里层面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比如说,2021年,借呗,花呗的品牌整改工作,蚂蚁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叫“花呗”、“借呗”,而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提供的信贷服务则改名“信用购”、“信用贷”。2022年4月,网商银行宣布暂停支付宝提现和转账。之前网商银行、花呗、借呗等,借助支付宝的支付数据和引流,实现了飞速增长——这种内部生态的交叉混合和有点类似影子银行,一旦飞速增长,会使得监管体系之外的“信贷扩张”规模过大。这是监管不愿意看到的。

 

金融业务是一个强监管的,“有序发展”的行业,所以蚂蚁各业务线隔离、切割,清晰化,都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除了蚂蚁集团内部,蚂蚁和阿里也在慢慢“分手”。

 

2022年7月25日,在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共享”数据8年之后,双方同意终止《数据共享协议》。年报中这样写道,“我们与蚂蚁集团将按双方向各自客户提供服务的必要限度,根据个案并依照适用法律及法规协商数据共享安排的条款。”

 

事实上,阿里和蚂蚁的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早在2020年,蚂蚁上市的进程中上交所曾就此发过问询函。在2022年8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反垄断法中,平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衡量是否构成垄断的重要标准。 

 

一天后,也就是7月26日,阿里巴巴的2022财年年报显示,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相关成员均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而且,阿里巴巴还修订了《合伙协议》,调整了合伙人入选资格,删去了阿里集团关联方、或与其存在重大关系的特定公司(如蚂蚁集团)连续任职五年以上便有资格进入合伙人的条款。

 

作为平台的阿里巴巴在从数据到治理上,一步步完成和金融企业蚂蚁的切割。 

 

一旦切割完成,被监管认可,也就让蚂蚁被纳入监管有了正当性。

 

我一直有个观点,在媒体,金融这些强监管行业,监管红利永远是短暂的,也是高代价的。

 

很多时候,“有人管”是“活得久”的前提条件。

 

听上去很猥琐的,毫无创业创新精神的一句话,其实是创业创新的现实主义版本。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42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