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本文转自“刘润”公众号,由润总对话香帅,并整理发布。
 
01
 
今年“十四五”,我感觉就是一个字:稳。
 
整个政策走向,其实还是体现了对原来政策的延续。
 
比如要保增长,2035年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这都是原来的计划,没有怎么变。
 
也就意味着,我们国家后面1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大概在5%左右,可能根据汇率的变动会有一些波动,但大概也就在4.5到5.5中间。
 
这是一个很高的速度。尤其考虑到越往后面走越难,所以下面这几年的增长压力还是挺大的。增长的问题还要在增长中解决,这次体现了一个很大的政策延续性。
 
从整体上来讲,很明显国家已经发展到这个体量了,政策的延续性是非常重要的,国家会尽量避免大起大落的政策。
 
比如很多人寄希望于政策调整 ——经济不好的时候像金融去杠杆,房地产管控这些政策会不会就停了?很明显,不会停,房地产也没有怎么放松。
 
这里面其实有两个目标:
 
第一个,增长的问题需要在增长中解决;
 
第二个,增长中出现了新问题,就是分化,即财富,地位,阶级等各方面的不平等。
 
像金融和房地产是两个最容易造成不平等的地方,所以在这两个口子上,政府还是卡得还是比较紧的。
 
所以,从整体来讲,这一次的政策就是延续性比较好,没有出现过大的波动性,很稳。
 
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你也可以说政策面上没有太大的亮点。
 
这属于一个整体的看法。
 
也就是从这次十四五规划上,你不会感觉到国家方向上有一个大的转变。政策上的延续性保持得非常好。
 
02
 
要说变化,就是量化的指标稍稍多一点了。
 
原来有好多地方讲的比较模糊,现在很明显,政策从粗放转向精细了。
 
比如量化指标,新增的指标里面最大的两个指标,我觉得是应该要比较注意的。
 
一个是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量,一个是每千人拥有三岁以下婴幼儿托位。
 
这两个指标实际上蛮有意思。
 
这也是我们原来之前讲过的,在2012年到2013年中间,从城镇化转向城市化,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
 
经过八年左右的调整,到2019年又到2020年,一个以服务业为导向的高收入经济体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了。
 
这就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中国的第二产业是没有大问题的。那原来一直说服务业不好,但是这几年其实大家看到的是,像餐饮、旅游这种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业,其实发展得还可以,像美团、滴滴这种平台经济的起来,会把最低端的服务业整合得比较好。
 
但是有几个大问题,就是这些低端服务行业,它最后不是决定一个社会最快增长的地方。
 
中国的短板现在在哪里?
 
是在高人力资本的服务业上面。一个是医疗,二个是教育,还有就是社会公共治理,这些原来是高管制,而且是高人力资本的服务行业,这些是中国现在最大的短板。
 
03
 
这里就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悖论。
 
首先这几个行业它牵涉着民生,比如说教育,教育的不平等是社会大问题,他们不但会造成财富,职业上的不平等,更可能得以延续成代际上的不平等。
 
我们团队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研究,过去几年,深圳的房子涨得特别厉害,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把深圳的房子分为学区房和非学区房,你会发现深圳的非学区房和上海、北京的非学区房价格差异不大,但是深圳的学区房和上海、北京的学区房价格差异非常大。
 
虽然北京和上海的学区房已经很贵了,但深圳的学区房要贵得更多——
 
为啥呢?
 
因为深圳的优质教育资源太稀缺了。医疗资源也是这样。
 
你看北京市四五十家三甲医院,上海大概30多家,深圳是8家,而这8家里面,其实还有很多并不是特别名副其实。
 
这里面的问题和人们的消费偏好变化有关——收入越高,其实人们在低端消费上比如买件衣服,吃顿饭上的需求弹性不大,即使再“升级” 往上走其实也是有限的。
 
真正需求弹性特别大、大家肯为一丁点质量提高就付出绝对议价的只有两个,就是教育和医疗。
 
因为一个是投资未来,一个是投资生命。
 
这是全球的经验,全球都是这么一个模式。
 
而且到目前为止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2021年,中国很大概率会正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变成高收入国家。
 
但高收入国家它普遍面临着的问题是,在继续增长的过程中,是有可能下滑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最影响增长,也最影响民生的问题就是 这些高人力资本的服务行业:医疗、教育和公共治理服务。
 
这几个行业又要投入很多钱,需要投资回报,但是又容易引起社会不平等。
 
所以这就面临着一个悖论:你是要效率,还是要公平。
 
公平和效率,你很难完美取得一个均衡。
 
比如说民营学校,民营医院都是效率比较高,公立医院相对更公平,但是效率就比较低,存在各种诟病。但是私立医院你收费高,很多人就看不起病,那低收入的人群怎么办呢?
 
学区房就更是了,所以你看每次学区房一涨,就意味着穷人上不了好学校。
 
因为这些问题,就导致今年政策上,国家是很铁了心的要把这个问题要解决。
 
站在2021年这个关口,选择比较明显,可能重点会放在公平上面——虽然增长的问题要在增长中解决,但是增长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公平问题,而不是效率问题。
 
04
 
另外一个我觉得蛮重要的,对很多产业会有比较现实的影响的议题呢,是碳中和。
 
碳中和这个事情,其实是目前竞争和摩擦的格局下,为数不多的中美合作的亮点之处。
 
我们国家的环保政策其实也是一直跟着增长目标走的。
 
虽然从整体上来讲,一直是要朝着提高环保的目标走,但是你会发现,经济好的时候环保就会抓紧一点,经济不好的时候就稍稍松一点点。经济不好了,北京雾霾就会起来,因为那种高炉、炼铁都起来了。
 
但是这一次有点不太一样,因为这件事情的经济意义已经要让位于政治意义了,它是中美双方的一个合作的抓手。
 
特别是民主党上台以后。环保、地球的温室效应等等,这都是民主党最大的选举牌之一。所以环保这件事情就被放到了台面上,欧美迅速出台了很多标准。
 
所以那种有天然水电资源的地方,就能碰到比较好的机会。
 
比如像内蒙古,最近就清了一大批企业往四川、贵州这些地方走,因为这些地方地形比较好。落差大,水电和风电比较便宜。
 
比如四川那边的发一度电的成本是三毛多,而我们东部发一度电的成本大概是一块多,差三倍。
 
这对工业企业来讲,特别是做硅、做芯片的,差别就太大了,因为人家都是数以亿计的。
 
所以碳中和这个目标看上去是个环保目标,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政治合作抓手。
 
所以最近这一两年的环保可能就不是跟着经济来,它就会更多地跟着政治合作的节奏来走。
 
企业在微观上可能就面临着新机会,有的则面临着挑战。
 
最后的话
 
总结一下,首先从整体上来讲,“十四五”规划的延续性很好,它没有对原来的目标进行很大的修改,证明目前国家就是要求稳。
 
第二个,我觉得它还是比较科学化,GDP增长是在往求质不求量的方向上发展,而且突出了质的重要性。这个重要性有一个落脚点就是高人力资本的服务行业,尤其是医疗和教育,但又会在公平上下一些功夫。
 
从对行业的影响上来说,我觉得首先对医疗行业肯定是比较大的利好。对于民办教育来说就会喜忧参半。长期肯定是好事,因为这样干的结果肯定是教育的溢价会变得越来越高,但是短期内可能民营教育市场会有一部分的出清。
 
同样的,民营医疗企业,那些小企业虽然有机会,但同时可能也会面临一些市场出清。
 
第三个,我觉得这次真正的亮点就是环保目标,因为开始从经济上的抓手变成政治合作上的抓手。
 
所以碳中和这个目标可能会有更多实际政策落地,对产业竞争格局造成一定的影响。
 
以上,就是香帅老师对于这次“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1篇文章 5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