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香帅如是说

 

2020年的高考季刚过,大家都关心高考填志愿的问题。疫情改变了生活的很多方面,但关于如何做好志愿的选择,底层的逻辑不变。我的原则是非常明确——在给定的成绩分数下,第一选城市,第二选学校,第三是选专业

 

祝你定义生活,不被生活定义。

 

这两天真是被高考志愿填报刷屏了。我感觉这事儿逻辑特清楚。前一阵子发过一张图,简单说就是,在给定约束条件(比如分数)下,城市>学校>专业。

 

 

自鸣得意过两天,后来发现吴军老师早说过这话,刘润老师和徐远老师在他们公号里都做过详细解释,就凑不要脸认为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在后台留言里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干一行怨一行”,从学医的,到学IT的,到学金融经济的,更不要说中文,英语,会计了—— 都感觉自己“入错行嫁错郎”,还有就是关于学校的,发现对于自己毕业于哪里特别纠结(或者自豪)的人也不在少数,在组里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了一下,总结了几个现象

现象一:

干一行恨一行是大概率事件。中年危机存在在每个行业,IT行业比较显性而已。

现象二:

身边做的好的人,对行业的满意度都更高,都觉得自己“选择”还不错

现象三:

身边做的好的人的毕业院校不是特别清楚 

 

我们组里有个小姑娘,95年的,甚至说“毕业工作后感觉大学像是上辈子的事情,而且羞于提起母校”—— 她是北大本科毕业的,要说没啥好“羞耻”的。我倒是非常明白她在说什么。她的意思是,她希望自己的努力和成就被认可是因为她这个人,而不是北大的标签—— “你是北大的,怪不得这么优秀。” 

 

我对从小到大读过的母校都心存感激,但甚少念念不忘。哪所学校都只是你人生中翻越的一座座山而已。惦记可以,栈恋不必。北大状元甚多,我组里几个博士均是当地状元,我对伊们的告诫是,“十年后若再津津乐道于你是XX状元,是耻辱不是光荣”。为啥?因为这证明“北大”“状元”这些标签,是你过去十年登上过的最高峰。

十年前就被锁定高度的人生,of course是失败不是成功。

 

回想了一下自己身边尊敬和敬佩的人,清北人复交毕业的大概很多吧,但更多的人我压根儿不知道人家本科出自哪里——为啥?他们自己的学识人品风采就是标签。套用钱先生的刻薄话,“吃了个这么好的鸡蛋,干嘛非得知道哪只母鸡下的?”

 

总之,在这个高考家庭注定辗转的几天,碎碎念这么多,无非想说一句话—— 

高考很好,很重要。

填志愿很重要。

城市,大学,专业都很重要。

不过,你自己最重要。

 

大学专业只是人生的起点,远非终点。人生这场马拉松上,找到好的跑位,靠前的起跑线,都只不过是早期的优势罢了。你若成为了发光体,这些标签的光芒会给你一个“增强回路”,你若没有成为发光体,这些标签带来的光芒会逐渐淡去消散。你若是发光体,又何必在意所有的标签?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今年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一点不一样的建议。

填志愿很重要

填志愿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

 

祝福青春

祝你能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祝你定义生活,不被生活定义

 

香帅

2019年盛夏帝都清河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0篇文章 7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