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从 2020年1月23日凌晨武汉封城开始,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国紧急状态进入第10天,全国确诊和疑似病例人数分别上升到11862人、17988人(截至下午4点35分),这10天的确诊和疑似的增长率分别在1月26日和27日达到峰值后略有回落,但是由于基数变大,每日净增确诊和疑似认识仍然在上升通道中。
从2月3日、4日开始,返城人数将逐渐攀升,对于疫情控制来说,这是更严峻的挑战。换句话说,疫情仍然处于“非稳态”。在这个状态下,要准确估算本次疫情造成的各种影响是不现实的,目前市面上很多研究,主要结论基于一些假设。
1. 假设新冠病毒疫情(2019-nCOV)截至目前的情况已经代表了疫情的发展状况(比如很多人提出的致死率低,传染性高等)。
2. 假设2019-nCOV对经济的影响和SARS对经济的影响,同时考虑一下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服务业占比,人口流动情况,进行调整得出结论。
科学的说,截至目前,2019-nCOV的传染性,致死率,最后疫情扩散的局面情况还相当不明朗,甚至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反应是什么,也还不能下定论,一切都在发展过程中,所以目前2019-nCOV对中国2020年经济影响应该说是处于“高度不确定性”中。
但是给定目前的情况, 考虑到中国经济基本面、宏观政策和金融市场反应是个内生反馈的过程,我们可以做一些粗略的判断。
(一)经济
1.不管是从疫情的发展速度(同期非典的死亡人数和感染人数都远低于本次2019-nCOV),疫情发生的时间节点(春节),还是中国经济的结构、交通运输情况和防控管制(比如物流管制、防疫物资被接管等)情况,本次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肯定远超非典,但是具体数据无法判断。因为宏观面政策的对策力度将有多大,会对后续经济的恢复产生重大影响。
2. 如果到2月底之前疫情能稳定下来,那么基本可以判断本次2019-nCOV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为短期冲击。
- 从服务业来说,冲击主要体现在可选消费(e.g.,通讯器材、汽车、金银珠宝、服装衣帽)、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旅游业,但对食品烟酒等必选消费影响较小。这些冲击的力度会根据下面两周的疫情发展变化。
- 从工业生产来说,这次因为大面积的隔离,会导致生产恢复推迟2-4周左右,物流通道的堵塞,也可能会导致前期生产效率受损。所以对制造业的影响可能超出第一季度。
从微观个体和企业角度,这些冲击都可能是致命的。比如餐饮业相关就业人数据统计在3000万以上,这意味着很多餐饮就业人员面临失业风险,餐饮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今天微信群刷屏的西贝创始人访谈已经说得比较详尽(政策面应对后面说)。
但从宏观角度,如果2月底之前疫战基本稳定,这些冲击可能就相当于一次比较严重的宏观政策失当造成的冲击,不会改变经济基本面趋势(分析详情见《2020·香帅年度财富报告》),2020年中国宏观层面仍然需要冲击经济翻番任务,所以触底稳住的概率更大。
3. 如果到2月底之前疫情继续扩大,那么本次2019-nCOV对经济基本盘将有更重大影响。给定目前各种管控局面,我更担心这会将经济政策引向类战时的计划模式,导致市场进一步失灵,然后陷入更计划的死循环。希望天佑中华,不发生这种局面。
(二)政策
1. 政策面也在等待之中。目前只有央行提出了为市场补充流动性的明确说法,其余部门都保持不动。国土资源部下的某协会呼吁业主降房租,万达等大批企业,商铺也响应。但实际这是无效做法,因为最后成本不过是从A企业转嫁到B企业,由于中间各种环节,可能最后没有受益方。
2. 2020年政策面基调就是宽松(详细分析见《2020·香帅年度财富报告》和《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加餐)。给定目前疫情,宽松加码在所难免,但是加码尺度会根据疫情发展变化(这个需要持续跟踪,所以疫情的透明不仅仅是人命关天,也是经济民生的核心要素)。
3. 宏观政策的宽松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所以采取何种宽松方式(方向)会对经济走势影响较大
现在各种小微企业处于艰难期。开不了工,国家又规定要付员工薪水,相当于”坐吃山空”,资金极度紧张。缓解其资金压力是政策必须做的一步。但给定中国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特征,降准甚至降息都很难较快惠及小微企业(当然降息比降准好)。宽松过度又担心造成金融资产泡末。同时财政要进一步扩大赤字也存在难度(详情见《2020·香帅年度财富报告》)。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依靠企业进行宽松,同时配合行政化民生保障。
货币政策上肯定要持续补充流动性,保证资金市场不发生流动性危机,平稳市场。放宽银行间市场的准入,让更多机构有机会获得央行的“雨露”垂青—— 减少资金链条环节,降低资金使用端的成本。
今天阿里系网商银行宣布武汉地区贷款利率下降10% ,网商银行的年利率平均在16%左右(差异定价,13-18%之间),考虑到网商银行资金依靠从银行间同业和自有资金,成本不低,这个降幅还是比较可观的。
实际上,网商银行目前授信过5000万个小店,背后牵涉到庞大的就业人群。类似的,腾讯系,京东系等互联网企业都具有相当的覆盖能力,如果央行能够精准定向降低这些企业的资金成本,让企业去实施规模化浇灌,会远超目前金融体系效率。
今年疫情防控费用都将属于“财政宽松”的一部分:政府支出扩大。
问题是目前这样的效率低到极点,眼下武汉红十成了过街臭老鼠,但是要想想但凡管制经济,这样机构的出现就是必然,不管叫WH红十还是什么其他。
实际上,防疫以及相关的财政支出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企业进行“循环”:
物流能否外包给菜鸟、京东、顺丰等企业?
物资协调能否交给阿里系(淘系)?他们对各个商家的协调不比WH政府和卫健委强?
甚至医护人员的餐饮、休息,能够外包给西贝、外婆家、携程、如家等企业?
监督几家“专业”的大企业,是否比事事自己动手效率高,成本低,同时也通过企业扩大了就业?扶持了小微企业?最近的政策有点让我看不懂, 我需要时间消化整理,或者相关部门需要时间消化整理。
换句话说,如果眼下的政策方向持续下去,疫情控制住后,经济结构也会恶化。短期即使在刺激下恢复原状,但是长期隐患一定会更快暴发。
另外要考虑到,现在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和2003年有很大不同。2003年是中国经济强势向上时期,而2019-2020是下行期,内外交困的悲观预期使得经济不确定性增大,投资的内生外在动力就减弱,这个时间节点上的疫情有可能形成导致不确定性更高,投资意愿更低。这就要求政策需要一定强度,否则悲观预期难以扭转。
e.g., 减税减费,各种经济管理政策的执行尺度上需要更大力度。部分地区(疫区)应有定向的减免政策。还是一样,在一个悲观预期中,政策力度不够相当于没有政策。
此外,由于任何危机都是底层百姓受到波及最大(比如无法得到救助的患病家庭,相关失业人口等等),所以在扩大加强底层民生保障上,有很大空间。但是如何提高效率,让钱真正流入那些有生活困难的百姓手中,是考验国家政府行政能力的事情。
整体上,宽松政策会加码,但是效率效果和实施方式是路径相依的。
(三)金融市场
2月3号金融市场开盘。这是很多人特别焦虑的事情。
首先给一个较长时期的大判断。如果疫情在2月底基本得到控制,对于2020金融市场的预判,框架和结论保持不变(利好金融资产)。详情见《香帅中国财富报告》,只是给定年初巨大冲击,时间上会要做调整。如果疫情到2月底仍然蔓延发展,则需要动态的根据全球和中国政策应对进行调整。
略略聊一下短期:
2月3日A股开盘,考虑到A股前期涨幅不小,从目前市场不确定性情绪和全球市场的反应来看,理论上应该有较大幅度补跌。但是央行和证监会分别宣布流动性支持,同时不排除明天晚上有什么其他政策出台,形成市场拉锯力量。但是个人不认为这是“抄底机会”(原因请参考《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的动量理论)。
短期流动性宽松的局面继续利好债券(理由请参考《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加餐和《2020·香帅年度财富报告》)
不确定性大的环境中,稳字当头,轻仓为安,等市场情绪反转。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