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香帅如是说
 
文/唐涯
 
上几周我们推出了《中国房价,你别无选择》这篇文章,居然引起了我博士生们的巨大反应。我知道房价敏感,我知道房子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沉重翅膀——可我仍然没有想到,平时看着没心没肺快乐的年轻北大博士生们其实在理想和现实的沟壑中苦苦挣扎,战战兢兢的梦想。
 
我的博士生陈戴希(就是那个曾以一篇那座工厂那座城写哭了很多人的希哥)这个学期在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做访问学者。纽大曼哈顿校区位于黄金地段,希哥的奖学金有限,不太可能住在曼哈顿,就借住闺蜜家,在哈德逊河对岸的泽西州,每天路上大约50分钟的路程去学校。不算太近的距离,但是地铁也真心发达,每天在路上希哥总能坐到座位,看一会儿书。好几本原来推荐给她的书,她都是在地铁上读完的。年轻的希哥觉得,这样“挣纽约工资,住泽西房子”的模式,让她们这一代的蜗牛们身上那个重重的壳,不再那么令人绝望的窒息。
 
从全球的,尤其是最近二十年的经验看,人口向大城市集聚是不可逆的潮流。尤其在服务业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形下,“人口集聚”就意味着就业机会、薪资水平、上升空间—大都市意味着改变命运的可能性,意味着有想象空间的未来,意味着自己和下一代的社会流动性——这是大部分奋斗中的年轻人最迫切的梦想。此外,对于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都市提供的“便利”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保姆、快递、餐饮、金融服务……。有个资深的女银行家曾经感叹,说自己很难生活在500万人口以下的都市,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个街拐角都能找到醇香浓厚的小咖啡店(光靠“情怀”大约只能支撑几家吧)。
 
人口、资源越来越向大都市倾斜,房价自然节节上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不说,莫斯科、墨西哥城的房价也是屡创新高。这些年北京,上海以魔幻现实的速度加紧追赶,挤入前十名的行列。在未富先老的中国焦虑之外,“房子”的焦虑成了中国社会最敏感最撕裂的命题。上千万的北漂、沪漂、深漂 (估计很快会有个词语叫“杭(州)漂”)和他们的父母、子女们都面临着“留”或“走”尴尬现实。留下?房子、学区、车牌……开门七件事,把人消磨得筋疲力尽;离开?工作机会?上升机会?下一代的起跑线?每天第一线阳光照进窗棂的时候,很多在燕郊睡城里疲惫又希冀着的年轻人睁开眼,都会追问自己这些命题。
 
在纽约的年轻人和普通白领究竟是怎么度过这沧海的?从教育、医疗、政治资源的集中度来说,美国比中国要低很多,这可能会减轻一些人口集聚的压力。再要寻找解法的话,轨道交通看起来算是很多国际大都市的选择——围绕着伦敦的小卫星城这些年发展很快,而哈德逊河对岸的泽西州成了华尔街白领的梦想家园。在大都市房价并没有万灵的解药之前,对于年轻的异乡人来说,如果有便利的轨道交通,城市边上的住房看起来是个次优的选择。
 
即将走出北大校门的戴希也在暗自思忖,一段每日几十分钟的旅程,不需要舒适,只要是不至于失去尊严的拥挤,只要一点点便利,可承受的价格,也许,燕郊到国贸或者金融街,就和泽西到曼哈顿一样,不再是太卑微的梦想。
 
文/陈戴希
 
1 一枚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教授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位于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8月底,我第一次到学院拜见詹妮芙·卡本特教授,心情真的好紧张。她是我在美国访学的导师。临行前,国内导师涯姐还反复叮嘱我说卡本特教授治学严谨且出身贵族,要求我慎言慎行。
 
我站在学院楼门口忐忑地候着,双手捏着包装好的小礼物,一副屌丝朝圣女神的模样。见到了卡本特教授,她依然是美丽高贵而和蔼可亲。我们愉快地寒暄了起来。会谈快结束时,她关切地问道“住宿呢,都安顿好了吗?住在哪里呢?”我说住在闺蜜家,闺蜜家在泽西。住在曼哈顿上城区的女神教授突然微微坐直,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有点惊讶地看着我说“住泽西吗,那,还真是有点远呢!”我一时愣住了,不知怎么答话。当时的场景像极了北京国贸女高管对着才报到的实习生说,“住燕郊吗,那,还真是有点远呢!” 甚是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事实上,如果就住在车站附近的话,泽西到曼哈顿真的不远,列车加地铁,横跨两省,门对门约1小时(全程花费5.5美刀);燕郊到国贸也真的不远,乘坐快速公交直达专线,横跨两省,门对门约1个半小时(全程花费10元)。目前泽西的房子中位数是40万刀一套,还真的跟燕郊差不多了。以燕郊目前2万5每平米的价格计算,一套体面的房子差不多是40万刀。国贸和曼哈顿的价格也比较接近,前者大约为10万元每平米,后者大约为12万元每平米。
 
如今,作为一枚漂在纽约的北漂,把曼哈顿与泽西的房价,国贸与燕郊的房价对比后,真心觉得一线城市一定要有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这是留给我们外乡年轻人一点对未来生活的盼头。
 
2 三只来自四川攀枝花山区的异乡人
 
第一只是上周顺路来看望我的初中同桌。他携着新婚妻子到美国度蜜月,他的妻子是纽约大学毕业生,回母校转转。他们小夫妻都在深圳工作,刚安了家,买的是期房,今年年底拿钥匙,目前步入了好好工作、月月还贷的安稳阶段。一个下午茶的时间,我们三个几乎都在聊深圳的房价。同桌很认真地说:“现在我们两口子每天感恩戴德地过日子,幸好去年(2015年)年初的时候,父母催着我们把买房子买了,之后房价就开始起飞了,目前涨了接近一倍。” 而他们的不少年轻同事们没有这么好运的,有的现在就只能打消在深圳城区“定居”的念头了。坐在这对璧人对面,我好生羡慕他们,换做是我的话,我也真得每天“感恩戴德”地活了。
 
第二只是一直收养我的闺蜜。妹子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努力生活,留美读硕后在最繁忙的纽约找了一份最繁忙的审计工作。我来美国前,闺蜜和她丈夫刚在泽西安了家。作为骨灰级文艺青年,闺蜜很喜欢现在的独栋独院,宽敞的三室两厅,前后院的园艺也被之前的房主布置得错落有层次。我到曼哈顿上学经常与他俩同行。先是开车到列车站,再坐列车去曼哈顿,与浩浩荡荡的跨省上班族大军一起涌进车厢,奔赴那个寸土寸金之地。自从毕业以后,他们乘坐这条跨省列车线去上班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她在时代广场附近工作,他在世贸大厦附近工作。在安家前,他们用洪荒之力一共在新泽西州搬过6次家,换租过7套房子,想想看也是壮举了。现在他们也如愿过上了好好工作、月月还贷的幸福日子。看来在全球负利率的时代,大都市里当一枚“房奴”真的是褒义词呀! 
 
第三只当然就是我了——一个一直在帝都践行“知识改变命运”真理的北大博士。看着周围的小伙伴们毕业后该工作的工作该买房的买房,望着这波房价的起飞,想着自己的直博项目要到后年才能结束,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每天都在错过几个亿!我也想成为房奴!!!虽然没有初中同桌那么好的运气能赶上买城区房的末班车, 但是至少期望可以复制闺蜜的“挣纽约工资,住泽西房子”的模式。
 
但是,这种每天横跨州省的模式是建立在城际交通极为便利且通勤费不贵的基础上。从泽西到曼哈顿,从燕郊到国贸,便利的交通可以改变外乡人的生活节奏、工作选择,甚至人生规划。
 
3 两条联通新泽西和曼哈顿的列车线
 
对于通勤的美国人民来说,横隔在新泽西和曼哈顿之间的哈德逊河是个大麻烦,在河底列车线没有修建前,两省人民只能依靠摆渡船慢慢悠悠地往返两岸。1907年,列车线完成第一次通车,试运行阶段的列车线连通的仅仅是新泽西Hoboken站到曼哈顿第19街的一段(图中黄蓝线的中间部分)。1911年,整条黄蓝线(中城线,从新泽西纽瓦克到曼哈顿33街)和红绿线(下城线,从新泽西纽瓦克到世贸大厦位置)完成修建投入运营。两省居民非常欣喜,毕竟与坐摆渡船相比,列车线使得跨省到对岸的单程时间缩短了近半个小时,使得中城线5分钟穿河而过,下城线3分钟穿河而过(目前列车线载客压力较大,为了保持列车的安全间距,穿河大致需要7-8分钟左右)。之后,这两条列车线经历了站台更换、站台翻新、空调和换气装置安装等,但是总体长度一直维持到了一百年后的今天。
 
哈德逊河西岸的工作族高度依赖于这两条“生命线”,西岸的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新建的公寓楼沿着列车线向西蔓延,甚至2008年的次贷危机也未能阻挡物业开发商的热情。泽西的获得审批的公寓楼数目逐年攀升,由2008年的8700栋增至2014年17200栋,几乎翻了一倍。今年9月份的数据显示,一河之隔,曼哈顿房价的中位数是115万刀一套,17700刀每平米,租金中位数是3400刀每月;而泽西房价的中位数是40万刀一套,2600刀每平米,租金中位数是2200刀每月。确实,这么简单一对比,泽西买房的性价比还是妥妥的。况且美国医疗资源相对分散。论教育资源的话,普林斯顿大tiger就蹲在新泽西南部。
 
4 N条联通燕郊和国贸的公交线
 
燕郊镇的父母辈在凌晨5点起床,协助通勤族子女排队814路公交车的新闻故事仿佛就刊登在昨天。这趟著名的814路公交车从河北燕郊镇前往北京国贸,夸张的情况下需要排队40分钟以上才能挤上这趟公交车。父母们心疼子女希望他们多睡一会儿,于是会在清晨提前到车站为子女排队。2014年开始,通勤方式的多元化和班次的增加正在逐渐改变这种情况,逐渐“拉近”燕郊和北京的距离,逐渐提升燕郊的身价,如今成就了一段昔日屌丝睡城借助大(zheng)势(ce)逆袭的励志故事。这所谓的大势便是京津冀一体化。这个飘在天上的抽象概念正在渐渐落地。除了已有的快速公交直达专线,平谷线(首条京津冀轨道交通线)方案已经送审。这一方案将使得燕郊和国贸仅隔8站地铁。
 
便利的交通在逐渐实现北京城郊一体化、京津冀跨区一体化的同时,也推进了城区、京郊和跨区的房价共振。例如,燕郊的车站房在去年已经突破2万元今年勇攻3万元了;再例如,称呼在昌平有房的女生为“昌平名媛”是正当的了,毕竟昌平的房价是4万往上的节奏了。但是,与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聚集的主城区动辄6位数每平米售价相比,外乡人确实没有太多选择。并且买房还涉及壳资源,这个壳便是户口。每年都在听着学院的应届硕士生们讨论着找工作时要高薪还是要户口的问题,所以他们中情侣的大部分搭配是一个人走带户口的岗位,另一个人走相对高薪的岗位。甚至传言有些具有户口指标的(国有)用人单位不青睐清北学子,因为清北学子拿了户口就会往高薪单位跳槽的概率会很大。就像香港TVB经典台词说的“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是你们!都是你们逼我的!!!”
 
作为一只普通家庭出身的90后北漂,我们别无选择。即使户口和攒钱两手抓,也只能看看京郊甚至跨区的房子了——还要先盼望着京郊的交通逐步便利,再盼望着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惠及。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750篇文章 7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