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飞机上匆匆读了1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大多也是老调重弹,没有太多突破。

基于这个基调,感觉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整体上会延续1季度的基调,在没有意外冲击的情况下,不会大幅调整。

两个字:“稳”与“温”。稳是稳定的稳,温是不温不火的温。

为啥?因为报告写的很清楚:1季度5.4%的GDP中,货币政策有功劳;而对目前汇率(1季度在7.27上下浮动)和资本市场水平都还是让人满意的。原文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 “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价格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给定1季度5.4%的GDP增长,3300点左右的A股市场,和7.2左右的汇率——数据上几个大目标都完成挺好,如果关税冲击的负面效果不显露的话,货币政策大概率没必要不遗余力。至于经济体感这个事情,反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数据上没有迹象,期望政策大调整,可能有点难。

从报告里看看,二季度货币政策有两个重要KPI:

1. 应对关税战冲击(原文“外部冲击加大......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进一步稳固”)

2. 保持CPI“合理回升”。

目前看,5月7日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应该已经完成第一个KPI。除非形势突变,否则有关政策当局没必要多做功。

所谓一揽子金融政策就是市场解读无数的“十条”—— 

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2.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降为0%。

3.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即公开市场七天期逆回购利率从目前的1.5%降至1.4%,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行约0.1个百分点。

4.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包括各类专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目前的1.75%降至1.5%;抵押补充贷款(PSL)利率从目前的2.25%降至2%。

5.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其他期限的利率同步调整。

6.增加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由目前的5000亿元增加至8000亿元,持续支持“两新”政策的实施,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废品以旧换新。

7.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服务消费与养老的信贷支持。

8.增加智能支农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并调降再贷款利率,与调降再贷款利率的政策形成协同效应,支持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9.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质押回购再贷款3000亿元合并,总额度变为8000亿元。

10.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的再贷款资金,可购买科技创新债券,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的征信机构等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多样化的征信措施,分摊债券的部分违约损失风险,为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融资提供支持。

洋洋洒洒十条,看着很多。不过仔细琢磨,除了10个bp的降息,大多都是既有的结构化政策,稍微打包了一下。换句话说,要完成对相对疲软经济的刺激,未必奏效。

至于第二条保持CPI“合理回升”,这个弹性还是大。1季度平均CPI/PPI是-0.1%/-2.3%,2季度只要高于0,大概就能算得上“合理回升”了。如果CPI(或者PPI)进一步下降,那反而可能会刺激货币政策加码。所以现在的市场非常纠结,上不敢上,下也不敢下,就在犹犹豫豫中震荡。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从来和美联储都有分歧,现在分歧更大:美联储是只关心通胀和就业,而我们可能更关心股价和科技创新,而这两点,其实结构性政策或者国家队就够。KPI的不同,会导向政策工具的不同。当然,也就会导致资产价格波动的方式不同。

还是那句话吧,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目标。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888篇文章 39秒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