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年开年的顶流,无疑是哈尔滨。

网上疯传“南方小土豆”“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等段子的时候,哈尔滨也接下了这波泼天的富贵。

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

你可能觉得这个数字也不惊人。但是,去年元旦假期期间黑龙江全省的旅游收入只有14.89亿元。也就是说,今年元旦哈尔滨一个市的旅游收入是去年整个黑龙江省的4倍。

而且这一波还带飞了东北旅游第一股“长白山”,12月28日以来,长白山股票已经翻倍,这两天还在涨停。

三亚叹气: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今年最大的竞争对手会是哈尔滨!

哈尔滨,怎么就成了年初第一个旅游爆款?

三个关键词:高性价比、城市治理能力以及数字政务。

01

高性价比

我们先回忆一下去年也同样如此火遍全国的旅游网红城市——山东淄博

淄博旅游的关键词,是“烧烤”;而淄博烧烤最早打动游客的,是“便宜”

一串烤肉串两元钱左右,最初吸引到的外地游客是周边高校的大学生,他们处在最想玩但财力有限的年龄段,发现淄博烧烤物美价廉,就组团来到淄博吃烧烤,而后淄博烧烤就开始在网上发酵,成为当时的全国旅游顶流。

去年十一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过,2023年的旅游,有一股“北向”的小洋流。在淄博烧烤,天津大爷跳水出圈后,山东的威海,辽宁的沈阳,都隐隐有跻身新网红城市的劲头。

为什么?大环境使然——过去经济上行期,整个社会“慕强”,旅游上消费主义的三六九等也分得清晰——新马泰游是小中产装备包,欧美游是城市中产标配,国内游也没几个能配得上“消费主义”的光芒。

但这三年过来后,钱包吃瘪,心性受挫,大家的长期预期拐了一个大弯,生活态度和方式都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这时候,“触手可及”“方便”“性价比”就成了必须考量的因素。

所以从去年开始的旅游新风向就是高性价比,物价低、烟火气息浓、民众热情好客的城市,也有了在旅游业上和风景名胜们掰手腕的资本。

对比之前一些对钱包没那么友好的小资出行地,东北的冰雪之旅就非常平易近人了。

还记得小红书上有人提问说,去东北玩一万块钱够吗?

底下人东北人纷纷回应:

“你这是要来吃东北虎啊?犯法的。”

“要玩几个月啊?”

“都够付房子首付了。”

02

城市治理能力

除了物价低之外,哈尔滨这次展现了很强的城市治理能力:

13块巴掌大小的锅包肉卖68元,这放在南方大部分城市都不算贵。然而当游客无意把视频发到社交媒体后,不少哈尔滨人吐槽说这家店“太贵了”“给东北人丢脸”,甚至扬言要“清理门户”。最后,店家不得不发了一个888元的大红包给顾客表达歉意。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微利”环境,在物质价值观转向后物质价值观的当下,大家内心更容易被那些高性价比,小温情的情感打动,更容易将这些情感表达和传播——

所以此事一出,哈尔滨的魅力,就不仅仅停留在低物价上了。

其实2023年的冰雪季,哈尔滨的开局并不完美。12月18日,冰雪大世界开园第一天迎来了4万游客。由于客流量太大,有游客由于排队时间过长,没有玩到想玩的冰滑梯等热门项目,大喊“退票”。

这件事上了热搜,当时全网都在注视哈尔滨会怎么处理。当时很多大V都在为冰雪大世界说话,觉得游客的退票要求并不合理,你们冰雕也看了,最后因为没有玩到冰滑梯就退票,多少有点强人所难了。

但没想到的是,哈尔滨市文旅局及时介入,督促景区优化接待安排,园区连夜进行整改,“一口气弄出三个冰滑梯,力保每个小土豆回家前都能滑上一次”,并向游客致歉、退票。

这波诚恳的整改,让哈尔滨在游客心中上了大分。

除了这些,为了让南方来的游客满意,你知道哈尔滨有多努力?

冻梨开始摆盘了,松花江上升起了热气球,冰面上的气垫船开始上演“速度与激情”,索菲亚大教堂上挂上了人造月亮,交响乐团入驻商场,广场上出现“温暖驿站”,冰雪大世界里提供免费的热“红糖水”,中央大街惊现鸵鸟游街……

有网友说,在东北待了30多年,从来没见过这阵仗。

下一步,是不是东北虎都得出来接客了。

这些玩笑话的背后,能够看出整个哈尔滨都在努力去做好这波旅游服务。

但是,从是文旅局的道歉,到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项目,“南方小土豆”的昵称,再到“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等火遍全网的段子,要说没有任何提前的策划和布局,我是有点不信的——

03

数字政务

了解近些年东北的人都知道,效率是整个东北最难得的一个东西。但是这一两个月的哈尔滨,在市政、宣传、交通、餐饮以及市民的大范围联动方面,展现出了在沿海城市才有的高效。

很多人都评论说,这回哈尔滨背后真的有高人。有一个说法是,现任哈尔滨某市长,和当年在西安喊出“大唐不夜城”口号的是同一人。

传闻孰真孰假不得而知,但回头想一下,西安、淄博和哈尔滨的爆火出圈,都和本地政府的新媒体宣传策划能力密切相关。

这回让哈尔滨出圈的热门话题就是“南方小土豆”,因为哈尔滨的特色是冬季冰雪旅游,吸引的大多是很少见到雪的南方游客,所以用“南方小土豆”来表达对南方游客的宠溺。

这波爆梗的输出非常精准,直接在互联网上把南方和哈尔滨联系到了一起。有些人可能不喜欢这个梗,但真的很火,更多的讨论只会让梗的生命力更顽强,流传度更广。

线下被挤爆,线上被刷屏,这才是现在要跻身顶流旅游城市的标配。要做到这些,其实都需要地方的提前策划和倾力支持。

之前新榜的创始人徐达内半开玩笑半顶真的说,如果要发一个2023年的新媒体运营奖,肯定应该发给淄博市——

因为如果按照热点的时间顺序来,我们会发现,淄博市政府有极强的新媒体感知力和敏感度。2023年4月10号左右网上淄博突然开始火,这时候淄博市就已经开始修桥铺路,整治车站,为五一做准备。包括改造一个工厂作为烧烤市集,都是典型的新媒体运营思路,提前为承接流量做准备,同时创造话题,拨动情绪,为下波流量热点埋梗。

网上热点常有,但怎么把热点流量转化成人气、消费、美誉度,甚至品牌,这是需要运营能力的。这一点上,很明显,哈尔滨是把淄博的精髓学到了。再反观2023年很多出现热梗的城市,其实并没有将这些“话题”转变成“资源”,其中包括很多大城市。

这些年,我们各地政府在信息化上都是不遗余力的投入。各个地方软件数字服务的硬件,说实话,都是一等一。即使是三线城市,放到欧美发达国家,也绝不逊色。但“信息化”不仅是电缆,基站,APP,数字政务大厅……更重要的是“数字认知能力”,是对这个时代的消费价值观,对信息技术带来的结构性变化的深度体感,以及基于此之上的服务能力。我把这些,称为“由表及里的数字政务能力”。

也许,未来决定一个城市“泼天富贵”的,不是路桥车宾馆基站这些“基础设施”,而是真真正正的数字政务能力。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886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