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3年,中国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很多人觉得出人意料。10月份的时候,我把自己过去四年做的《财富报告》系列和书稿重新读了一遍,这才发现,很多“向前望”的答案都在“回头看”的一路痕迹里。

2019年的关键词是高垂之果。意思是经济增速开始放缓,随手可得的低垂之果已被采摘光了,剩下的更多是需要更多努力,爬到高处才能采摘的高垂之果。

2020年则是K型分化。意思是过去几十年科技和金融的马太效应让社会趋向于中间层消失。而疫情冲击下,这个分化加速显现。

2021年的关键词向南而生。强调的是中国经济重心在地理上将持续南移,而政治上将更加集中,所以会更加强调规范,稳定,责任。

2022年关键词叫岛链化。意思是全球化被“共识碎片化、有限连接、博弈大于合作”的岛链化取代。

这几个判断,已经随着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显性化。

顺着这几个关键词,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的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已经沧海桑田。疫情是加速了变化,但它从来不是根本原因。所以,疫情后自然恢复回到从前,也注定是一个要被辜负的预期。

我想明白这事是2023年年中,当时在“共潮生香帅年度财富展望”中说过两句话:

1. 当时代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时候,基于历史的预期就成了“包袱”。

2. 未来,应该以2023年为新的基准。

之后很多人微信我,说这两句话把这两年感受到的困惑和纠结给捅破了,但是他们也都问,你说要以2023为新基准,那这个基准到底是什么?

10月初,我定下了2023的关键词,微利社会微小的微,利润的利

我想,微利社会,这就是未来的基准。

这个词提出来后,遭到不少人反对,说太灰暗了。我犹豫了一周要不要调整。国庆假期结束的那个周末,正是寒露。北京的早晚已经薄有凉意,我抱着儿子的毛绒玩具,在露台上发呆。儿子上来找玩具和妈。

“妈,你一个人待在这里干什么?”

“妈妈在想今年的书名,哥哥姐姐们不太同意,妈妈在犹豫。”

“那你想用什么名字?”

“微利社会。”

“这是什么意思?”

我琢磨了半天怎么让一个5岁半的男孩理解“微利”。

微是微小的微,利是利润的利。妈妈想说,未来社会不一定要疯狂赚大钱才快乐,不花钱或者少花钱也能很快乐,机会可能在这里面。”

男孩点头表示理解,但是又问:“哥哥姐姐们为什么不同意?

因为他们觉得太悲伤,有点丧气。

5岁半的男孩托着腮想了半天,问:“不花钱的快乐,是不是跟我俩去沈阳特种兵旅游一样?

我看着儿子,忍不住笑了起来。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成年人的思考太过复杂,反而不如孩子的眼睛,清澈见底,能一下子看穿本质的东西。

“五一”假期,我带儿子来了一场极限省钱和极限行程的“特种兵旅游”:早上6点多出发赶火车去沈阳,然后像陀螺一样连逛了4个景点——中国工业博物馆、五爱市场、大帅府和北陵公园。在北陵公园里,他在皇太极陵前舞着5块钱一把的宝剑“断龙脉”,缠着不认识的大爷学放风筝,跟在大妈们的广场舞方阵后面疯跑,饿了就买个烤串吃,渴了就喝杯水,直到公园关了才肯出来。之后,我们匆匆忙忙赶到机场坐上红眼航班,凌晨回到北京。到家的时候,他已经睡得迷迷糊糊,被我用大衣裹着抱上楼,放到床上。他挣扎着张开眼,嘟囔着说:“妈妈,我比吃大董烤鸭还高兴。”——作为年幼的大董烤鸭迷,这是他表达“满足”的最高等级。

我蹲下来,看着儿子那双酷似我但皎洁明亮得多的眼睛,下了决心,“宝宝,就听你的,今年书名就叫《微利社会》,因为很多时候,快乐和满足不一定是有很多钱就可以获得的。”

是的,我心里的“微利社会”并不是一个纯粹悲观的概念,而更多反映了经济发展本身的规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而观念,其实是最终决定经济现象和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所以,观念如果发生结构性变化,对于原有的经济范式和商业模式可能意味着挑战,但同时也可能孕育新机会。

01

微利社会=效用社会

微利社会这个词包括两层含义,经济含义和社会含义

首先我们看经济含义——它也告诉了我们关于来的合理预期在什么范畴。

微利的经济含义可以从减速和分化两个维度来分析。

第一个维度好理解。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是跟经济增速匹配的。经济增长减速,社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必然下行。中国经济从两位数的高增长转入低于5的中低速增长,整个社会的平均利润当然从“暴利”转向“微利”。

第二个维度则和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残酷现实密切相关——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伴随的是社会财富的K型分化,准确地说,是头小身子大的K型分化。这意味着,绝大部分人的财富、收入、回报率被极少数人“平均”了,换句话说,大部分人可能获得利润其实低于社会的平均值,所以更是微利。

之前我们也稍微推算过未来十年的经济增速,在2019年外部环境没有发生变化的时候,估算大概在4.5%-5%左右。但过去4年的变化让这个数字需要调低。以较为平稳乐观的情形做判断,3%-4%可能算合理。那这就意味着,大部分个体所能获得的回报率(增长率)会低于3%。而部分行业,部分资产的回报率会更低。

所以,预期从暴利、厚利转向微利,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调整的过程。2023年我观察是,企业姿态已经调了很多——很多原来懒得做的项目,懒得花心血去拓展的小市场,小品类,都开始卷。有次饭桌上一个企业家说,“现在蚊子肉也是肉”,当时哄堂大笑,但是也明显都心有戚戚焉。但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尽管身体动了,心理没有动——还是想着“这是短期阶段性的,熬过这段时间就好了”。但实际情形就是,整体上全社会的投资回报已经下行

但另外一方面,“微利社会”并不代表“没有希望,或者说悲观的的社会”。因为它的社会含义是从利润社会到效用社会,而效用这个词透露未来机会在哪里。

其实经济学是一门讨论怎么在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而效用是什么?这个词很抽象,但大体上可以理解成“满足”。作为正常人类,我们的满足(快乐)来自很多维度,包括财富、收入、兴趣、闲暇时间、爱、成就感,等等。对不对?收入和财富肯定是效用中最重要的一个维度,但边际效用,它是随着收入和财富水平的上升而下降的。

但过去这些年,我们有意无意地效用简化成了利润/财富,目标函数也变成了利润(财富)最大化。

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匮缺社会中,财富的重要性是压倒性的,毕竟吃不饱穿不暖很难谈到什么满足;另一方面,在高增长阶段,高利润的诱惑力和可得性也是压倒性的——爱拼才会赢,爱拼就会赢。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从匮缺社会发展到丰裕社会的高增长阶段,“财富、利润、利益”的最大化基本可以等同于效用最大化

但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两个逻辑同时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速放缓,即使“卷”也没有那么高的利润;同时社会也从匮缺进入丰裕,物质价值观逐渐转向后物质价值观,精神追求和多元化目标开始逐渐变得更为主流。所以,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中国社会正在从一个单一目标的利润最大化社会,成为多元目标的效用最大化社会

02

未来机会就在“效用”中‍‍

说完了“微利”在社会层面可以理解为“效用最大化”取代“利润最大化”后,其实我们就会发现,未来的机会其实也在这个转变里面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在讨论微利社会等于效用社会的过程中,我用了一句话,说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从物质价值观转向后物质价值观——

其实今天中国经济中的短板,痛苦,和机会都在这句话里面。

什么叫物质价值观?就是认为物质的,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好的,比如说高楼大厦很好,基础设施很好,制造业都是好的——价值观这个东西是三岁看老的,小时候物质匮缺过,就天然会倾向于物质价值观。

那什么是后物质价值观呢?就是觉得物质不是最大问题——一个人小时候天天吃肉,还坐车,住高楼,你就没有那么觉得这些东西很美好很厉害。你会重视那些非物质的感受,是否平等相处?是否重视我意见?是否够酷?一句话,更重视自我价值的表达和表现

很明显,整体代际上来看,60后是标准的物质价值观,70、80后开始有变化,到90后逐渐转向后物质价值观,越往后的世代,后物质价值观越强

这就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从我们政策决策面来说,仍然是50后-70后当纲,所以物质价值观占主导;但是从市场角度看,消费和其他需求方的主力,已经转移到80、90、00后——这三个世代已经占据了中国55%以上的人口,后物质价值观在逐渐成为主流。

需求端的后物质价值观和供给端的物质价值观中间,是有条鸿沟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们说要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大家要多听音乐会。这个大家都没有疑问,但物质价值观下,就倾向花更多钱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大厅上,而后物质价值观下,就倾向于花更多钱在更好更多元的乐队上——价值观决定了效用产生在不同的东西上——所以,随着后物质价值观人群越来越占据社会主流,我们就可能会看见“好音乐厅过剩好乐队稀缺”的现象——你看,既是短板,也是机会。

这种鸿沟在公共服务上是最明显的,但在其他市场上也或多或少的有影响。比如说商品消费市场就是存量博弈,卷性价比会变得越来越激烈,但服务和体验消费还有上升空间——这样一看,2023年市场上发生的很多现象都可以得到解释,比如说旅游热,演唱会热,比如市场上大家天天念叨的“情绪价值”等等。而这些地方的细微变化,可能就是未来商业是否能创造利润的分野所在。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微利社会=效用社会”这个判断本身就是未来机会所在。

所以,在今年的《香帅中国财富报告》中,我会用20讲的内容来讨论——价值观变化,技术变化,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机会,又让我们曝露在哪些风险之下。

最后,和往年一样,我们诚邀您参与香帅2023财富能力测试,用时大约8分钟

完成后,您将得到自己2023年的财富坐标信息,包含财富水平、抗风险能力、理财水平、风险偏好、抗AI冲击能力五大维度分值和解读。

家庭的房产选择、资产配置决策,个人的职业发展困惑,财富的分化变迁,女性、青年甚至老年财富的成长路径,关于这些问题与答案,都将通过大家的参与进行呈现。

我们将于明年年初将本次2023财富调研的全样本分析结果(匿名)呈递给您。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886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