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根据财新周刊报道,8月22日,中国计划允许地方政府发行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以帮助包括天津、贵州、云南、陕西和重庆等12个偿债压力较大的省份和地区偿还债务。中国央行或将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由主要银行参与,通过这一工具给地方城投提供流动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

市场上有人说,这就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政府又要开始放水了。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叫特殊再融资债。

所谓特殊再融资债,主要是用于地方政府偿还存量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说白了就是中央给地方新的借债额度,借新钱还旧钱。

另外,这次的特殊再融资债是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的配套政策,这也说明这次的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是为了“化债”。

其实,特殊再融资债不是什么新鲜事。2020年-2022年,都曾经启用这个工具,主要用于两个方向:

一是用于建制县区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主要帮助高风险地区化解债务风险,规模6128亿;二是用于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主要奖励债务管控好的地区,规模5024亿。

而且,这次的1.5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并不是新增的发债额度,而是占用既有的债务限额空间:据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37.6万亿元,同期,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万亿元,二者之间存在2.6万亿的空间。

这1.5万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相当于占用了去年各级地方政府未用完的债务额度。

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的好处是,把隐性债务转化为显性债务。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的债务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叫显性债务,也就是那些明面上记在账上的地方政府债,另一部分叫隐性债务,不会被记在明面上,例如政府通过城投公司利用贷款、发债的方式融到的钱。

显性债务相对隐性债务更公开透明,更利于风险防范,也更利于监管部门监督。这次的操作主要也是为了降低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

再来看看,1.5万亿这个规模大不大呢?其实也不大——

截至2022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约为61万亿元(占GDP50%左右),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35.07万亿元。据机构测算,截至2022年底,未计入地方政府显性债务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余额高达59万亿元,每年为此支付的利息成本约为3万亿元。

所以,这次的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主要用途是帮助地方政府化解短期内的债务风险,跟“量化宽松”不搭界。

为什么市场上会有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这个说法呢?

主要是因为“中国央行或将设立应急流动性金融工具(SPV)”这一句,可能会造成“央行投放1.5万亿流动性”的印象

但细究起来,虽然央行会提供流动性支持,但主要还是商业银行出钱,向地方融资平台提供融资支持。

对比一下美国量化宽松的操作,美联储直接出钱,直接投放几万亿美元的基础货币,中国政府这次的操作只能说是涓涓细流。

因此,这完全不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QE)——因为新增的市场流动性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资金流向覆盖面很窄,大部分企业和居民难以从中受益。

对城投债市场而言,算是一个好消息:可以缓和市场对于城投信用风险的担忧,提升城投企业再融资能力。目前市场已有反应,近期天津地区城投债发行明显升温,信用利差大幅压缩。

对其他企业和股市投资者而言,则难言好消息,因为难以分到1.5万亿的一杯羹,反而会面临流动性被吸走的风险。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886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