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股指上开空单的算是赚得盆满钵满,包括外资。
但是截止上周,要不要入场可能大家分歧还比较大,但市场应该有共识 ,“做空A股”这个游戏暂时结束了。
一个华尔街工作的朋友说,“目前反正不能做空(A股)了。”
核心原因是一个波澜不大的消息:9月22日,周五傍晚,中美双方成立经济金融工作组。
随即,一个之前的博士生,现在是某券商策略首席了,发了个朋友圈:“这才是正确的”。
挺精准。一周各种小作文后,总算来了个有意义的。
新闻是这样的:
为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重要共识,根据国务院副总理、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何立峰与美国财政部部长珍妮特·耶伦达成的共识,中美双方商定,成立经济领域工作组,包括“经济工作组”和“金融工作组”。“经济工作组”由中美两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金融工作组”由中国人民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副部长级官员牵头。两个工作组将定期、不定期举行会议,就经济、金融领域相关问题加强沟通和交流。
这个工作组成立的意义在于,中美回到了“博弈”的常态上。
毋庸置疑,从前几年开始, 中美关系从“合作为主博弈为辅”已经转向了“博弈为主合作为辅”,这个大背景是确定的。但是从2022年俄乌战争之后,这个格局走入了一个恶化的螺旋里,更接近“对峙、对抗”而不是“博弈”。
经过一年多的极限拉扯后,双方都意识到,经过几十年深度的全球化(包括数字化)之后,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错综复杂的“有机体”,虽然变成了“岛屿”,但链状结构下,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是一场持久的博弈,对峙和对抗不可持续。尤其在经济和金融领域——
虽然产业链在重置,但中国仍然是美国通胀的压舱石;
虽然中美经济周期变得不同步,但两大央行仍然需要互通有无,对抗全球经济中的波动和风险。
周末外滩金融论坛上,百岁基辛格老先生有段话很精辟,基本说出了这个工作组的实质:
“的确,现在的关系更复杂了……关系越来越复杂,原因在于在经济的关系中,双边的交流,包括商品、服务等各种形式,使得各个国家更相互依赖,错综复杂。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任何双边协议都会使得关系越来越复杂。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相互的沟通交流也会更多,与此同时,对两国的社会对民众来说,也会有更多不同的交流。如果只有一种关系,可能复杂性反而会减少。当然,这种复杂的关系的目标,是希望能增加交流。”
之前还有件一件“小事”:8月29号,华为MATE60火爆上市,没过两天,美国就宣布对7纳米的芯片解禁。
两个事情放一起,就会发现,盎格鲁撒克逊人最擅长的就是博弈。
比如说,2019年和朋友讨论芯片国产替代的问题,他就一句话,有利润的芯片企业可以投,但是不要轻易说芯片“国产替代赛道”这种词。或者说,很多国产替代的投资都会血本无归。
为什么?因为这不叫卡脖子。
卡脖子的本质是博弈,让你进退失据——想想也是,两个人“卡脖子”,大部分时候都不是要卡死对方,而是让对方难受,憋着气吐不出来。
“一个芯片也不卖给你”,这叫一拍两散,说不定还倒逼对手,这可不是博弈。
“博弈”是当年花大价格研发后,只卖给对手低端货——这时候对手会面临吐不出咽不下的困境,研发吧,可能成本是买的10倍,你,干不干?
同样的,对抗对峙,双方都顶在墙壁角里,连后手棋都没法下,也不是博弈的正确态度。
所以,往后松一松,腾挪出下后手棋的空间。
这就是这个工作组的意义所在——
这几年,之前中美的协商沟通机制几乎处于荒芜的状态,显然,现在的情况,包括双方政府人员都变动很大,也不适用于原有的渠道,所以这次算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沟通机制”。
当然,“新的沟通机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根本解决,而是意味着很多事情都明确摆在了“博弈”和“争议”框架下。
这就好比,两夫妻之间存在争议,要建立新的沟通机制——比如找个律所出来协调解决,不意味着问题可以解决。有的时候可能还会往反方向走,加剧争端。但无论如何,有人协调解决,总比两个人赤膊上阵互吐唾沫互撕头发打耳光,要强不少。
起码从目前看,外资已经明显地表了态,给中国资本市场托底。所以,这才有华尔街朋友的那句话——反正不能做空A股了。
当然,外部因素只解决外部环境问题。
中国股市的核心其实不是外部环境,是内因。经济不好,企业不赚钱,投资不行,居民收入不行,消费不行,商家没利润——
一句话,总需求啊总需求,严重不足。
这和中美经济工作组,说实话关系不大。
所以归根结底,最后市场怎么走,还是要看接下来宏观政策怎么发力。
四个字,不,五个字,要真金白银。
蹲着等吧。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