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023年3月15日,OpenAI发布了GPT-4

比起前段日子大火的ChatGPT,它再一次进化,可以处理图像和声音了。

按照现在人类主流考试的水平,GPT-4在美国律师执照统考上的得分超过了90%的考生,在美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得分上超过了99%的考生,在GRE的语文考试上取得了接近满分

这意味着,如果现在考试允许用GPT-4,你可以轻松达到现在一流名校的录取分数线。

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年很火的一部电视剧《庆余年》里,对社会的美好愿景——

人人如龙,大概也就是如此。

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未来人人都用GPT,那么清华北大等一流名校究竟应该招收什么样的人才?

或者说,以后的社会,人才的标准又该如何重新定义?

01

逐渐演化的社会教育模式

想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先来说说我们目前所定义的人才标准和教育模式,到底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形成的。

在近代以前,我们的教育模式其实和现在很不一样,那时的学术更加强调价值属性,也就是如何教你做一个好人。

原因在于,近代以前,社会更多是传统经济,社会的结构偏向于少数人手里掌握大量的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秩序,进行资源分配。

想要确保这部分人更合理地利用公共资源,而非自己享受,就需要古典教育不断地给精英阶层强化认知,告诉他们如何才是君子之风。

加之传统经济下,人们的各类技术水平较低,更多是仰赖于大自然节律,也就是靠天吃饭,所以对工具性的教育需求就相对较弱。

近代以后,工业革命让机器代替了人工生产,导致社会生产力飞跃式上升。

为了能够用机器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就需要大量的人学会如何使用机器、如何生产机器,以及如何发明更多的新机器。

在这个社会目的下,教育的工具属性就超越了价值属性。

工具性教育可以快速地把一个人训练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工人、工程师,快速提升工业经济效率。

所以工业革命之后,分科教育就逐渐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德国,分科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这也造就了当时德国处于世界顶尖的工业经济能力。

而彼时,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看到了这个趋势以后,也纷纷向德国学习,逐渐奠定了今天分科教育的基础。

02

AI时代,教育的又一次革命

每个时代的教育革命,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当时社会新兴的生产模式。

传统时代,社会总资源匮乏,所以人们需要提高道德水准,压抑欲望。

工业时代,为了提升工业生产效率,需要社会的专业分工也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

而AI时代,社会到底需要人类扮演怎样的角色?

先说我的看法。

如果我们依旧按照现在的教育模式去培养学生,先划定学习范围,学习特定的资料,记忆正确答案,然后考试,这些学生大部分永远也比不过AI。

因为这套教育方式就是我们对GPT所做的。

但是,AI早已用一个比人脑高了一个银河系级别的CPU,跑出了大部分人类难以企及的水平。

但是AI和人终究是不同的。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曾经给出过一个观点——

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能够想象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

AI再强大,本质上还是听人指挥,最终决策者还是人类。

AI可以跟你进行对话,可以写出和人类作家无差别的文章,甚至还可以写诗。

但是,AI自己并不能理解它输出内容的真正含义,它只是根据算法生成内容,表现出了人们所谓的“优秀”。

换句话说,AI的伟大,人类可以理解,但小猫小狗不能理解,AI自己也不能理解。

AI生成的内容逻辑,也是由人类来进行标定的,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你给AI足够强的道德准则,AI不会脱离人类的掌控。

那么,有了这么强大的AI作为工具,我们最优秀的人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简单来说,就是做不会被AI替代的角色。

既然AI已经能够在某个专业领域轻松跑过90%的人,如果无法做到这个领域的前10%,超不过AI,就不要只在这个领域死磕。

那应该做什么呢?做跨界人才,定义新领域,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向。

亚当斯说过,如果你想取得出类拔萃的成就,大概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把某个技能做到全世界前10%,第二个,选择两项技能,把这两项同时做到世界前25%的水平。

另外,用过ChatGPT的人都有一个感受,能用好ChatGPT的人其实并不多,因为善于提问题的人,永远是少数。

AI是一个优秀的“做题家”,但是AI不会出考题。

综上,在AI时代,我们未来的教育模式要从这两个角度出发:

第一,培养进行跨领域的全局性思考能力;

第二,培养提出好问题的能力。

03

AI会带来失业还是新机会?

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发生了那么多次技术大变革,社会其实也并没有出现长期普遍性失业的情况,大部分人只是暂时性地失业。

AI的发展必定会逐渐取代一部分人类的工作岗位。

但是,AI的发展也必然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比如,GPT的训练目前仍旧需要人工标定,未来可能会需要大量的数据标注师,普林斯顿大学的华人科学家李菲菲,为了训练AI,曾在网上雇了5万人为AI标注图片。

在技术层面,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更多的AI工程师来研发和优化AI系统,使其更加智能和高效。GPT等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也会需要更多的自然语言处理专家来进行模型的训练和调优。

在应用层面,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职业者都对GPT等人工智能的应用非常感兴趣,因此需要很多人工智能顾问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应用建议和方案。

或许在未来,还会有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者、机器人工程师等各类新职业等着我们去探索。

即使不从事新的职业,现有的一些职业也会因为GPT等人工智能而升级。

能够自主思考、善于提问的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GPT提高自己的能力范围和产出。

所以,AI只是取代了部分岗位,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的作用。

它只是如同前几次科技革命一样,在某种意义上进一步解放了人,让更多人活得更像理想中的自己。

(主笔 / 孙鹏)

 

话题:



0

推荐

唐涯

唐涯

88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博士、金融学者,香帅数字经济工作室创始人,香帅的金融江湖公众号主理人,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主理人,年度财富报告主理人,曾任北京大学金融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